【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台灣白內障患者合併散光族群近五成,白內障手術並無法矯正散光,因此患者術後,往往需配戴散光眼鏡或雷射手術,才能解決。但現在衛生署已經核准上市矯正散光的人工水晶體,可以在白內障手術時,同時解決散光問題。
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張正忠指出,二百五十度以上的散光,屬重度散光,約有百分之十三的白內障患者合併有重度散光;一百到二百五十度的散光,則屬中度散光,約有四成五的白內障患者合併中度散光。他說,一旦有中、重度以上散光就應矯正。
彰化秀傳醫院眼科總監林浤裕指出,白內障者若要矯正散光,傳統是術後,繼續配戴散光眼鏡,或是在白內障手術過程中進行角膜切口手術。此外,也可在白內障手術後一到二個月之後,再進行雷射屈光手術。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與台灣衛生署,皆已核准這款矯正散光人工水晶體上市,患者不必像過去仍需仰賴其他手術或於術後配戴特殊散光眼鏡,一次手術同時解決白內障與散光問題。
張正忠說,這種矯正散光的人工水晶體,採環狀屈面設計,根據張正忠所完成的十幾例個案來看,鏡片的穩定度高,術後轉動少,可以維持長期散光矯正效果及視力清晰。
他說,術前醫師需謹慎評估,患者的散光,是屬於角膜散光或是水晶體散光,再考量手術原本就會增加的散光度數,透過電腦系統的換算,就可找出適合患者的矯正散光人工水晶體。而沒有散光問題的白內障患者,則選擇傳統的人工水晶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