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心橋】 孩子有生氣的權利嗎?

文/吳娟瑜 |2020.03.18
2105觀看次
字級

文/吳娟瑜

「女兒有權利生氣嗎?」

素勤和女兒大吵一架,原因是女兒講話很衝。僵持不下後,素勤回到房間翻來覆去直到凌晨一點多,忍不住在臉書求救。

結果還真有好友留言回覆:「青春期的孩子,你能怎樣?我一樣被打敗了。」也有說,「冷靜、冷靜、冷靜,誰先生氣誰先輸。」最中肯的一則留言說:「孩子一定有話還沒說清楚,妳確定自己聽懂了嗎?」

看看這幾則留言,素勤心情舒緩多了,終於可以好好入眠。

不料早上六點多,念國中的女兒已經起床,還故意把書包甩來甩去地弄出聲響。素勤走出臥室,一臉怒氣的女兒高聲質問:「妳為什麼把我的事寫到臉書?」

「糟了!」素勤忘了女兒也臉友之一。

親子衝突的癥結

另一個家庭裡,克順和老婆帶兒子到精神科求診,確定不時發脾氣的兒子沒有過動症之類的問題,但是親子衝突的場景仍然不曾間斷,究竟問題出在哪裡?

「孩子發脾氣通常有類似的場景,試著回想一下。」我請克順仔細想一下,他說:「通常是早上七點,老婆叫他起床,他賴在棉被裡,我就會去罵兒子,結果……」這似乎是很多家庭共同的寫照。

我又問克順:「已經念國中的兒子,一定要媽媽叫他起床嗎?上學的責任可以歸還給他自己嗎?你制止他的方式,可以有所改變嗎?」

克順夫妻和素勤媽媽,其實都面對了相同的狀況──青春期孩子荷爾蒙的變化,可能大人過於催逼的言詞,讓雙方產生了衝突。這些父母的共同現象是,總認為大人的權威豈可被挑戰?同時也擔心沒有教好孩子,將來成為家庭的負擔。

我分別和素勤、克順探討原因時,素勤承認:「如果當時不要發那麼大的脾氣,或許可以和女兒好好溝通。」克順則說:「我可以把音量再壓低一點,也會勸老婆讓兒子學習自我管理。」

青春期的矛盾與恐懼

有一天,我請教正值青春期的孫子Ricky:「青春期的少男,會有什麼樣的心理矛盾?」

由於他喜歡閱讀、愛看電影,也對人類的行為舉止感到好奇,便說出了自己的觀察:「這個時代男性權力弱化,多數爸爸努力成為新好男人,對待孩子比較溫和,所以男孩通常會願意靠近爸爸,也是愛爸爸的;但又因為網路上的暴力遊戲,被那些陽剛的男性所吸引,心中產生互相抵觸的矛盾感。」

Ricky點出了少男的心理狀態,儘管是個人主觀的表達,卻讓我理解到──成長中的青少年,其實也有潛意識的恐懼。

當親子雙方面都有潛意識的恐懼,因為不理解對方的感受,一個催促、一個抗拒,很容易就引發情緒地雷。這時,父母若能明白衝突現場需要「冷靜」,而冷靜之前更需要「理解」,親子關係就不會一直惡化下去。

素勤努力做到,當女兒晚歸時,不要立刻追問去了哪裡?和誰在一起?功課多不多?她試著去理解,剛到家的女兒,多麼渴望吃頓熱騰騰的飯菜、洗個舒舒服服的澡,等到一切就緒,一定可以好好談談發生了什麼事。而在這個過程中,女兒也能學習理解媽媽的心思,原來都是因為關心啊!

克順和老婆則是嘗試理解兒子起床氣的原因──半睡半醒的人不喜歡被大聲催逼。若能讓兒子自行管理生活作息,當廚房傳來早餐的蛋香,手機響起美妙的旋律,再加上和爸媽互相問候的輕鬆對話,相信都能給兒子一個起床的正能量。

所以,孩子有權利生氣嗎?

Ricky以當事人的身分告訴我:「我希望有權利生氣,這樣,大人才有機會更加了解我啊!」

青少年的心聲,大人們要試著聽懂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