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 世界文明系列:德國(8-5)希特勒與納粹帝國的興亡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20.03.13
4323觀看次
字級
希特勒走下飛機時所攝,右後方是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也是宣揚納粹思想的靈魂人物,在納粹政權中被視為第二號人物,也就是希特勒的繼承人。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希特勒走下飛機時所攝,右後方是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也是宣揚納粹思想的靈魂人物,在納粹政權中被視為第二號人物,也就是希特勒的繼承人。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希特勒走下飛機時所攝,右後方是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也是宣揚納粹思想的靈魂人物,在納粹政權中被視為第二號人物,也就是希特勒的繼承人。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德國希特勒與義大利墨索里尼並列。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希特勒走下飛機時所攝,右後方是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也是宣揚納粹思想的靈魂人物,在納粹政權中被視為第二號人物,也就是希特勒的繼承人。以下有關希特勒與納粹帝國興起的照片,均由戈培爾所領導的宣傳部於1934年所彙編出版,每一張照片都單獨印刷、裁剪,並張貼於畫冊上。這本希特勒的宣傳畫冊被視為納粹帝國宣傳機器的代表性文物,也說明了納粹政權如何製造個人崇拜,獲得權力,以及建立強大納粹軍隊的過程,可以被視為納粹興亡史前半部的主體。宣傳照片自然有美化的目的,但納粹政權由一個小政黨逐步取得全國性的政權,並壟斷一切的權力,反映他也曾經受到民眾熱情的支持,因此,僅管這些照片本質是宣傳,但就歷史發展的過程而言,仍然具有一定的真實性。

威瑪共和時期的德國,受到一戰戰勝國協約國的強烈懲罰,割地賠款受盡屈辱、社會失序、經濟蕭條,民心極度失望,這種社會背景召喚著能夠解決問題,改善民生並且重建國家尊嚴的強人領袖,希特勒就是在這種歷史條件中崛起。

僅管他在一次世界大戰中只是一位基層軍官,但卻具有強大的群眾煽動與號召能力。1921年,希特勒成為納粹黨領袖,兩年後在慕尼克發動政變失敗遭到監禁,在獄中寫了《我的奮鬥》,其中有關組織和宣傳的內容,成了世界法西斯運動所追隨的法則。在一連串社會動盪事件中,納粹黨以軍隊的紀律和組織能力及中宣傳反對猶太人,重見德意志民族的光輝,在一次又一次的選舉中,獲得愈來愈多德國人民的支持,並將絕對的權力交給希特勒。希特勒承諾要給每一個德國人的家庭牛奶和麵包,並且建立強大的軍隊,建立「德意志第三帝國」。

希特勒的思想中帶著激進的種族主義,認為日耳曼是最優秀的雅利安種族,並且以近乎玄學的觀點說明,雅利安種族是神人,因為和其它種族的混血而逐漸喪失神性,因此要實行種族血統的淨化,以恢復神性,這成了納粹黨屠殺猶太人、弱勢和疾病者的理論基礎。

1933年,希特勒成為德國總理兼元首,來年納粹取得絕對的權力,開始建立強大的軍隊,並在全國的範圍裡進行大規模的建設。德國經濟從一戰後的廢墟中逐漸快速恢復,但社會卻陷入瘋狂的個人崇拜,猶太人、有色人種、弱勢族群、異議分子以及反對黨遭到大規模的殺害。

1939年,希特勒揮軍進攻波蘭,英法同時對德宣戰,1941年德軍攻打蘇聯,進入長期的消耗。到1943年初,德軍精銳部隊在史達林格勒,全部遭到殲滅,雙方進入戰略的轉折。1944年6月,盟軍在法國諾曼地登陸,經過半年多後的作戰,德國面臨東西兩邊的圍攻,柏林遭到猛烈轟炸,成為一片廢墟,希特勒自殺,德國於1945年5月8日宣佈無條件投降。

希特勒與納粹帝國的興亡,在近代史上不斷激起深刻的反思,不僅是軍事上的勝負,更是在反省為何一個殘忍激進的思想在一定時候可以獲得人民廣泛的支持,並付諸實現,成為人類史上最殘酷的殺戮行為之一。德國並非落後的國家,而是具有高生產力以及高教育水準的近代化國家,為何在特殊的歷史情境下,一種極端瘋狂的思想能夠蒙蔽集體的心靈?即使是高教育水準的人也不例外,這個問題的核心不斷的激發人類的反思,成為具有普世意義的探討課題。

德國希特勒與義大利墨索里尼並列,納粹黨所推動的不僅是軍事擴張政策,也代表一種法西斯思想,也就是集中政黨集權和個人崇拜,加上種族主義為基礎的國家主義,所實現的法西斯國家社會主義政策。對於納粹黨而言,希特勒又高舉了雅利安白種人至上論,也就是白種人優越論,因此納粹思想在以白種人為主要人口的國家具有相當的吸引力。義大利的法西斯政黨由墨索里尼領導,在義大利也透過選舉逐步奪權,成為希特勒自然的盟友。1936年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組成軸心國,1940年日本也加入軸心國陣容。由於日本也標舉大和民族優越論作為統治其他民族的理論核心,因此也頗受到納粹思想的吸引。德意日三國為中心所組成的軸心國成為二戰世界法西斯集團的核心勢力。他們崛起的初期,由於來勢洶洶,軍力強大,歐美各國多採取姑息的態度,也造成法西斯勢力的猖獗。

希特勒經常利用大型的群眾煽動集體的情緒,作為取得群眾支援的方式,這種群眾運動通常帶有類似宗教的儀式,譬如大型的納粹旗幟、嚴格的集會紀律、引言人致詞中對領袖的最高讚賞,最後由希特勒以先知般的身段出現,他的演講內容並不俱備縝密的邏輯,只是簡單的煽動語言,譬如:「一切為德國」、「德意志!德意志!德意志!」,在強而有力的口號下喚起遭受英法等國羞辱的德國國民極強大的尊嚴感,他們聽得如痴如醉,把希特勒當成救世主,而對納粹黨各種對付異己的殘暴手段視而不見。

1934年9月,納粹黨在黨代表大會後舉行大閱兵,這是納粹黨走向法西斯軍國主義擴張的象徵事件,此時希特勒集總統、總理、三軍統帥於一身,大權在握,無人可擋。紐倫堡大閱兵之後,納粹德國加快建軍的步伐,在陸軍和空軍方面的武器製造、軍事訓練和兵員擴增都打破了《巴黎和約》對德國的限制,德國走向一條對外軍事擴張的不歸路。此外,法西斯納粹黨對德國內部,加強思想控制,宣布所有反對黨均為非法,監禁異議分子,公然迫害猶太人,焚燒納粹不認可的所有書籍。有關此一階段德國道德沉淪的可悲歷史,1946年,德國著名神學家牧師馬丁.尼莫拉寫了一首詩,形容德國知識分子和牧師屈服於納粹勢力,無視與自己無關的政治和社會團體遭迫害的情況,最後變成集體的恐怖悲劇。這首詩後來被刻在美國波士頓新英格蘭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上,由於意境鮮明感人,經常受到後代的引用:

當納粹來抓共產黨人

我保持沉默—我不是共產黨員

當他們關押社會民主黨人

我保持沉默—我不是社民黨員

當他們來抓工會會員

我沒有抗議—我不是工會會員

當他們來抓猶太人

我保持沉默—我不是猶太人

當他們來抓我時

再也沒人為我說話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