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大部分衣服都是用塑料所製而成。每次洗衣服會洗掉70萬根纖維,這可能是對環境造成塑料汙染的主要來源之一。說到了水,時尚相關產業每年大概會用掉超過790億立方公尺的水,相當於尼加拉瀑布每年的流量;且每年排出15億公噸的二氧化碳,比起美國全年交通運輸排放量相差不多。 圖/Fashion Forte
整理/高詩豪
我們的大部分衣服都是用塑料所製而成。每次洗衣服會洗掉70萬根纖維,這可能是對環境造成塑料汙染的主要來源之一。說到了水,時尚相關產業每年大概會用掉超過790億立方公尺的水,相當於尼加拉瀑布每年的流量;且每年排出15億公噸的二氧化碳,比起美國全年交通運輸排放量相差不多。那如何減少對環境的負擔呢?
首先,我們可以在洗衣服的時候盡量用冷水洗,攝氏30度以上的環境會使得紡織品更容易被分解細小纖維。另外減少使用烘乾機,以及少買衣服聽起來都是老生常談卻很有效的方式。歐洲人每年的衣櫃據統計有640萬公噸的新衣服,美國人也不惶多讓的平均每個禮拜就會購買一件新衣。當然正所謂佛要金裝人要衣裝,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一絲不掛──雖說這會讓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10億公噸以上;在考量各個社會民族風情的前提下,人們畢竟還是有服裝的需求。但是,若我們不要過度追求時尚潮流究竟會發生什麼事?
地球應該會棒透了!
擺脫時尚可讓地球卸下沉重的負擔。我們可以省下種植作物以及漂染用水,還有時尚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碳;甚至可免於種植棉花的肥料跟殺蟲劑汙染,以及染料的有害化學物質。「快時尚」早已被各年齡層的男女視為理所當然,規模超乎想像。時尚被他們視為開心以及上傳到社群平台上重要的素材媒介,而衣服的功能性則早被排至第二順位以後。雖然有些民眾會試著捐贈舊衣服或購買二手衣以降低碳足跡,但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
永遠有階級的不同
根據澳洲2017年的研究,19歲到34歲之女性會購買名牌標記的時尚產品,主要是因為下意識的想追求社會地位與獨特性。男性在受到健美身材的服務員招待時,平均會比女性多消費兩倍以上的金額在衣服預算上──推測也是為了優越感。
其實就算這世界上都沒有名牌,只剩下最基本的灰色排汗長褲,上流階層的族群還是會用其他管道來凸顯出他們的身分地位。或許我們可以試著少上社群平台,並多嘗試穿著環保的排汗襯衫來公司上班或者去學校上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