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烏地國王沙爾曼和王儲穆罕默德.沙爾曼的圖像,掛在吉達一家購物中心外。
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沙烏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沙爾曼(Mohammed bin Salman)下令拘捕王室高級成員後,又與俄羅斯開打原油價格戰,行事不再低調,令西方政壇再次掀起他是否過於魯莽、無法成為可信賴夥伴的疑慮。
《紐約時報》九日刊登標題為〈沙烏地阿拉伯王儲沉寂一段時日,如今不再低調〉的文章。內文指出,現年三十四歲的穆罕默德.沙爾曼自從涉入沙烏地異議記者哈紹吉遇害案後,低調行事一年多,讓人暫時忘記這名王儲以危險、富侵略性著稱。
甘冒風險
他的典型作風
但六日開始有消息傳出,王儲下令拘捕至少四名王室高級成員。至今沙烏地官員都未予以承認和解釋。
接著穆罕默德.沙爾曼突然大砍官訂售油價格(OSP),使得全球能源與股票市場重挫。他的行動除撼動瀕臨衰退邊緣的全球經濟,還可能狂燒沙國現金儲備,妨礙自己兌現促進新投資、讓沙烏地減少仰賴石油的承諾。
專精中東議題的美國南美以美大學研究員布魯(Greg Brew)分析:「這種作法對任何石油輸出經濟體而言都是同歸於盡,其中當然涉及沙烏地和俄羅斯,可能也包括美國。但這不就是典型的穆罕默德.沙爾曼作風嗎?他甘冒風險,容易衝動決策。」
穆罕默德.沙爾曼的拘捕對象包括年邁國王沙爾曼(King Salman)的胞弟阿邁德親王(Prince Ahmed bin Abdulaziz),以及前王儲暨內政部長納衣夫親王(Prince Mohammed bin Nayef)等人。
這兩人都曾被視為潛在爭權對手,他們被捕引發王室成員焦慮猜測,穆罕默德.沙爾曼排擠敵人,可能是在為繼承父親王位做準備;國王沙爾曼已經八十四歲,有時顯得健忘和缺少判斷力。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學者赫特格(Steffen Hertog)說:「安靜好一陣子後,人們都在想穆罕默德.沙爾曼是不是變成熟了。顯然他的個性始終如一。」
大砍油價
要懲罰俄羅斯
穆罕默德.沙爾曼大砍油價的目的在於懲罰俄羅斯,他認為俄羅斯不配合減產支撐油價有錯。值此之際,新冠病毒疫情導致經濟走緩,已促使全球石油需求下滑。
赫特格說,俄羅斯做出挑戰,現在沙烏地試圖向俄羅斯展現不合作的代價,雙方大玩誰不要命誰最大的遊戲,這種作法對沙烏地很危險。
沙烏地付出的代價可能比俄羅斯多。俄羅斯的收入來源比沙烏地更加多元,且從上次油價走跌後已經累積現金儲備。
相較之下,沙烏地依然非常仰賴石油,現金儲備約四年來都保持在五千億美元左右,不及巔峰期二○一四年夏季的七千四百億美元左右。
分析家表示,沙烏地需要每桶約八十美元的油價來保本,才能滿足預算需求,又免於進一步拉低儲備或採行痛苦的撙節措施。但九日油價已跌到大約每桶三十五美元,還不到保本價格的一半。
赫特格指出,若油價跌勢長達兩年,可能會嚴重消耗沙烏地既有現金儲備,這將對沙烏地匯率和經濟多元化計畫構成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