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歲末最後一天,在宜蘭礁溪四結國小和學生們愛悅讀對話。圖/蘇蔡彩秋提供
在Line和臉書貼出「每日一文」,如今已書寫1000多篇勵志文章的「蘇媽媽」,永遠以正向看待無常,從不怨嘆命運不公,反而抓緊時間讀書、行善、寫作,用一支筆的力量鼓舞逆境及迷惘中的人。今年全球扶輪華文社發展峰會將於10月在緬甸舉行,更邀她擔任主講貴賓,向10個國家社友演講她「把愛傳出去」的故事。
蘇媽媽常說,「關心下一代,就是守護台灣。」對於推廣華文正體教育懷抱使命感的蘇媽媽,不但寫激勵書,還進到學校和孩子對話,也樂於為各種年齡的孩子導讀和說故事,用心專注推廣「蘇媽媽愛悅讀」計畫。「德國與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就是靠著『教育』而逐漸成為強國。」蘇媽媽充滿信心地說:台灣也可以做得到!
時刻都不忘閱讀,樂於學習的蘇媽媽,一生際遇迭宕,自然十分明白「人生無常」的道理,但她總認為:只要人還活著,就該努力做點事,改變不夠理想的世界。「這一生每個人都會離開人間,我要在離開時留下一個不會抹滅的東西給世人。」蘇媽媽的人生價值,就是:這一生一共鼓舞了多少人。
「孩子還是一張白紙的時候,腦筋很純潔,偏偏這階段的父母都在拚事業,只重金錢物質不重心靈成長,所以我把期待放在小朋友身上,希望20、30年後這些孩子出社會後,能夠成為正直有影響力的人。」蘇媽媽寫書送書的初衷,眼光放在20年後。
蘇媽媽平日說話,聲音輕柔卻妙語如珠又富含哲理,她寫過一篇文章〈太過自信難以出頭〉,引用網路上的笑話說:「讀到學士是黃蓉,碩士是李莫愁,博士是滅絕師太,有兩個博士的是東方不敗。」意指:做人處事,千萬不能「學問愈高,愈讓人難以親近」。
蘇媽媽在書後的〈生命智慧備忘錄〉中也提及:「因為從小成長環境不好,我只好努力求生,直到現在,我已養成吃苦耐勞的習慣,我只知道向前走,直到人生的最後一天……」不論孩子聽得懂或不懂,蘇媽媽用「故事+啟示」就是要讓這群青春少年們,能從簡單故事中受到激勵與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