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劇團談心重品性 從幼兒教到大學 李祖翔 |2020.03.03 語音朗讀 374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樂劇團老師繆立祥(右1)、陳玉梅(右2)在極樂寺社教館開課,在社區打響名聲,基隆市長林右昌(後)也知道。 圖╱陳玉梅提供 這群孩子從極樂寺社教館的課程起家,每年地方遊行表演都有他們。 圖╱陳玉梅提供 妙音樂劇團偶爾會用偶劇裝扮表演打擊樂。 圖╱陳玉梅提供 文╱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20年前一位在坊間小有名氣的樂手,走進位於基隆的佛光山極樂寺的社教館,滿懷期待展開教學旅程,開門看了一眼,急撥太太手機,問:「怎麼是小孩子?還哭了!」太太笑說:「先帶他們玩吧。」沒想到這群孩子跟著夫婦倆學習,從幼兒到上大學,感情濃厚,上課都像家庭聚會,能邊玩音樂邊談心。「青春期的孩子也許輕狂,但未必不懂事。」妙音樂劇團團長繆立祥和藝術總監陳玉梅好幾次和學生談心到天亮,開啟他們的世界觀,看事情的角度和人生態度也不一樣了。剛上高一應用外語科的學生OWEN,說話得體、正向,也能帶立陶宛等外籍生認識台灣,然而國中的他可是一言不合可能掀桌的人,他說:「想通了,就長大了。」也深信繆老師說的:「一個人品格好,什麼都會好。」品格比技術重要,是妙音樂劇團的特色,沒了壓力反倒讓學生提升學習動力,OWEN曾在知名打擊樂團上課,「給樂譜,逼你練」的日子很痛苦,可是在妙音,大家都對他好,只要老師一通電話,「來聊聊」,他可以從台北奔回基隆的據點。包容缺點 給予愛與自信妙音以打擊樂為基礎,有一定程度後可以再學吉他、鋼琴,而且學2、3個月就有上台表演的機會。有家長問:「我孩子這麼菜,有資格上台?」陳玉梅說:「一次50個上去,打得好不好有差嗎?」大喇喇的風格恰好對上孩子胃口,趕鴨子上架一次就愛上舞台滋味,一個曾經很自卑的女生說:「在台上很有成就感。」怕生的她,現在外向、有目標,還有一點點偶像包袱,開始注重儀表、姿態了。改變不好習慣的方式,繆立祥說是10次講不聽就講100次!可是絕大多數的孩子不喜歡聽長輩碎念,妙的是,妙音的學生能聽陳玉梅念整個晚上。問她如何辦到的?她想:「大概是多背幾次黑鍋,建立了情感吧。」讓她印象深的是前年學生在路上放鞭炮,炸到車子,一窩蜂跑光,獨留夫婦面對警察盤問,不過他們往好處想:「那次以後沒放過鞭炮,應該學乖了。」其實學生在學校被欺負或有懵懂的偏差行為,夫婦都會介入,和導師、教官、少年隊溝通,也透過時事引導向善。這些年,夫婦知道許多父母對教育很用心,然而工作、家庭兩頭燒,百密總有一疏,還是需要能一對一陪伴的第三方居中協調。不管生活狀況是否安好,孩子一定渴望有一起包容錯誤的夥伴,繆立祥說:「每件藝術品都有瑕疵,何況是人?我們也沒有要彌補什麼,不會去改變他,只是抹去髒汙。」所以他們和家長合作無間,一起給孩子自信、愛與包容,特別的是,極樂寺也擔崗重要角色。生命園地 陪伴孩子成長極樂寺與他們結的緣很深,1998年,繆立祥出了一場車禍,一面復健一面上佛學課,因緣際會到社教館教學。能將熱愛的音樂及純真的孩子結合在一起,認為比過去在各大電視台、商業活動演出還快樂,陪著孩子長大,他總說:「我們打的不是鼓,是個性。」還說他們是生命園地不是才藝班。在極樂寺上課,孩子容易變乖、變善良,早期夫婦常為教學方式吵架,學生都主動勸架:「你們別吵,都是我們的錯!」在陳玉梅的印象中,孩子和家長說話也不會甩門、頂嘴,最重的口氣只有催促爸媽「動作快一點」。後來家長覺得極樂寺課程只有一個半小時不過癮,才又另外成立劇團,並租一個空間做為練習據點。妙音樂劇團不求名利,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公益演出,且粉絲頁、攝影都交給學生管理,培養成為樂劇團未來的接班人。讓陳玉梅發這麼大的心,還是感謝這一切幫她消除心結,她親人早逝,8歲封閉自我,深怕建立好的情感消散,17歲才走出來,在音樂教學期間,她嘗試與一個個生命凝聚情感,雖然依然有離別,有幾位家長過世,但不再恐懼,反倒加倍疼惜相同境遇的孩子,不讓他們感到一絲寂寞,是另類的「教學相長」,她也感謝法師的開示讓她心態擺正,認真對待身邊每一個人。家人的愛沒有終點、不求回報,繆立祥在介紹妙音樂劇團時就這麼說:「它,就是一個『家』的概念」。 前一篇文章 被火紋身女孩 為燒燙傷者發聲 下一篇文章 深度探索世遺 省思生命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7退休之後2025.05.0108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09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畫家捐創作義賣 助失依兒有家 部落全家福 鏡頭捕捉原鄉情感助視障讀圖表 盲博士創電子平台導演著青蛙裝 下水拍攝產業記憶35年熱心義工 從哥哥被喊到叔叔 阮虔芷樂奉獻 凝聚企業家做公益 作者其他文章家扶無窮世代計畫 5千萬元缺口待補 憂YTR倡偏方 陽光急闢謠:燒燙傷快「沖冷水」2022金扶獎頒獎 賴清德勉勵5位自立「家扶兒」淨灘、立槳到吃素 培力園帶孩子體驗生活新風貌讓愛流動 祖父母為己立傳邀祖父母為自己立傳 壯世代讓家庭的「愛」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