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承怡(左)與傷友一起分享絕不放棄的生命韌性。
圖/記者李祖翔
吳承怡(右)大學起帶著服務性質的社團環島作公益。 圖/吳承怡提供
幼時被火紋身、十指萎縮的女孩吳承怡,十幾年來努力讓「內涵」超越「外表」,不只每年環島、帶團關懷老人和偏鄉孩童,還為燒燙傷者發聲,去年更挑戰馬拉松,成功達陣,她說,未來想當社工,要陪伴弱勢成長,一起面對苦難。
日前她為陽光基金會「臉部平權運動──台北國道馬拉松」宣傳,大家對她去年挑戰半程馬拉松21K賽事成功印象深刻,尤其是只差8分鐘就被淘汰。沒有針對跑步作過訓練的吳承怡,連配速都不會,啟程沒多久就全身無力、腰痠、腿僵直,只能不斷提醒自己將蒐集國道風光作為目標,靠意志力半走半跑抵達終點,限時4小時要完成的半馬,她的成績是3時52分。
問吳承怡什麼是她堅持的動力?她說她會邊跑邊思考人生,有時罵自己為什麼報名如此虐心的活動,但內心響起最多的聲音還是要挑戰自我、不辜負朋友的鼓勵以及為顏損不受歧視而跑!雖然在她的求學路上,只有一次被拿外表開玩笑,「同學說要蒐集長相奇特者的簽名。」,她永難忘懷,也意識到就算不刻意提起她的面容,也不等於沒有人在意,與其逃避不如勇於接受和解釋,讓更多人習以為常。
奮發向上 因感恩當社工
全身71%燒傷,十指萎縮剩2公分,對一個就讀小學3年級的孩子來說,無異斷送一個美好人生,但吳承怡沒有落入無止境的感傷,她奮發向上,國一就獲教育部逆境達人佳作獎,赴韓國交流,把台灣人求生的毅力傳揚出去,還因為好友協助營造友善的校園環境,當起班上開心果、小老師,不管誰需要幫忙她總搶第一,鼓勵大家遇到挫折別退縮,要珍惜生命。
高中時她到處當義工,但對未來茫然,老師認為她適合當社工,她想,從小這麼多人關心她,的確該取之社會、用之社會!上大學後,個性愈顯活潑,勤跑社團,每年以社長身分帶著社員環島作公益,從安養院到偏鄉小學,一次次累積助人經驗。「當然,大家難免注意我的容貌,我會解釋原由,並提醒注意生活中的危險物品。」
不念傷痛 更能為人設想
安養院的老人家常問她發生意外的年紀那麼小,會不會很痛?她的答覆多是「忘了」,坦承自己是個不大會記住傷痛的人,沒有一般人想得那麼悲觀,相反的,燒傷以後,有更多心思為人設想,如別人會不會因為她的容貌備感壓力或希望不要成為別人的負擔等。生活中最大的不便,目前只有太緊的寶特瓶蓋扭不開,其他如騎車、開車都不是問題。
吳承怡說,最苦的日子已經熬過,就是剛復健時接受的水療,那種痛就像拿菜瓜布刷傷口,要把結痂刷掉,傷口快好又要練習彎曲,是一種撕裂痛。現在不用那麼難受,唯有身體無法排汗、容易中暑,也常莫名受傷,但這些不會成為她拒絕挑戰的理由,她會一直試著面對問題。
如今她取得碩士學位,也結束實習,將正式成為一名社工,今年台北國道馬拉松賽事若如期舉行,也計畫挑戰2小時內跑完10公里的賽程,她充滿自信地說:「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每個人有屬於自己的步調,懂得感恩與惜福可以衝出逆境。」她也希望臉部平權運動被社會關注,一如愛心大使黑人陳建州說的,臉部平權的觀念要從小教起,才能摒除孩子長大後以貌取人的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