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鄭和 重現明朝3萬浬探險

 |2007.08.16
722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籌備七年多,山河探險協會理事長徐海鵬的「鄭和八下西洋」探險大夢將展開,他上周為船領到台灣執照,昨天「掛牌上市」。

萬里長征途中
夢想挑戰海洋

遠從徐海鵬和三位探險家完成「環球徒步挑戰」開始,他的探險夢逐步擴大。二千年擔任「尋找成吉思汗遠征隊」活動總監,在籌畫過程中,徐海鵬腦中也萌生以仿古帆船挑戰當年鄭和航海路線的想法。

基隆海邊長大,名字帶「海」,唸的是海洋大學輪機系,這次終於回到「本業」的徐海鵬笑說:「之前環球徒步,尋找成吉思汗算熱身啦,鄭和是唯一可以和西方航海家平起平坐的東方人,重溯鄭和下西洋才是我最想完成的夢想。」

花百萬跑兩岸
尋師父讀古書

依照徐海鵬的計畫,探險隊今年十月起,將完全按當年鄭和的路線,花兩年航行三萬三千九百海浬(六萬二千七百八十二公里),途經二十多國四十多個港口,由廣東一路航行遠達東非。現代航海科技發達,各式各樣現代帆船的環球挑戰不算什麼,但要依靠風力仿古帆船進行挑戰難度高。

光是研究古籍找出鄭和當年的船型,尋找還能以古法建造古帆船的老師傅,徐海鵬就吃足苦頭。他從台灣找到越南,再由大陸東北由北往南找到廣州,往返兩岸超過四十次,沿途得到的答案都是,「誰還做那種老骨董?」,花了上百萬後,徐海鵬一度以為,中國製造古帆船的技術已失傳了。

中國古法打造
堅守台灣船籍

但皇天不負苦心人,徐海鵬最後在海南島三亞市,找到會造古帆船的老師傅,「八個師傅加起來足足有六百歲!而且這個船廠已經足足有四十年沒做過木造帆船。」

在徐海鵬親自「考古」監造下,老師傅們花了兩年完成古帆船的船體和風帆。這艘以當年鄭和大船隊中最小型船艦「小八櫓」為藍圖建造,船長十五點八公尺,寬四公尺,總噸位接近二十噸的,名為「鄭和一號」。

雖然追尋的是古代鄭和的路線,船也是大陸師傅做的,但挑戰的船員由兩岸組成,而且船的執照,一定要掛上「台灣籍」,於是徐海鵬又頂著颱風外圍環流,花了十二天航行一千海哩回到基隆碧沙漁港,花了一番功夫,終於申請到台灣執照,屬於台灣的「鄭和下西洋」大夢,終於掛牌上市。

尋找祖先氣魄
重燃海洋豪情

鄭和和台灣唯一比較接近的連結,就是當年鄭和船上安奉的是媽祖。在台灣意識當道的現在,徐海鵬的夢想有點「復古」,他認為四面環海,先民即流有乘船冒險犯難血液的台灣人,該從海洋中再次尋得祖先的氣魄,這也是他為何要重現鄭和下西洋的夢。

徐海鵬這幾年努力許多前期準備工作,包括跟隨兩位德國人,一同駕著帆船進行遠距長程航行。

徐海鵬感嘆的說:「德國人的航海文化至少領先我們五十年,台灣人該再次勇敢的面對海洋。我們的探險,就是要重新點燃台灣人的海洋熱情!」雖經費估計要二千多萬,探險隊員也還沒砥定,但徐海鵬說「最晚就是十月出發,錢不夠不管了,邊航行邊募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