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專門研究鄭和下西洋的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鄭和學會顧問陳信雄,重新評估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他形容鄭和的航海活動,其實是中國大型海上活動的最後一道光芒,而非頂盛時期。
陳信雄多年來研究明史與鄭和,他說,在中國歷史上,鄭和是偉大的航海英雄,中國有四座鄭和紀念館,台灣電視有「鄭和專輯」,都肯定鄭和的豐功偉業,連美國都有人寫書讚美。但他覺得這些說法是對中國海外活動的嚴重誤解。
他說,明朝建國之初,規模宏偉,人力物力充沛,但早在宋元時期,海外交通就蓬勃發展,船隻、航海技術與航路也十分發達,也熟知各國風土民情,這些都是鄭和除了個人能力外,能下西洋的主要憑藉。
陳信雄認為鄭和下西洋不是中國海外發展的顛峰,而是夕照,因中國人的海上活動興於唐盛於宋元,宋元泉州為世界第一大港,技術天下第一,來往國家之多,貿易量與海關稅收之多,皆非明代可比。倒是鄭和之後全面海禁,鄭和下西洋之盛不復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