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國內第四十例新冠肺炎確定病例,為之前鑽石公主號郵輪上一名家住北部、七十多歲女性,之前在日本確診,住院隔離治療,經日方認定痊癒,二採皆陰,才獲准搭機返台,不料,又被驗出陽性,此為台灣首例在國外曾宣布治癒,但返國後又驗出陽性的境外移入案例。
回國時全程戴口罩
指揮官陳時中強調,這是一起境外移入病例,個案返台時全程戴口罩,座位前後兩排皆無其他旅客,抵台後專人協助完成入境檢疫作業程序,由救護車送醫,隔離採檢。個案返台後的接觸者,包含入境檢疫、醫院相關醫護人員等,皆有完善防護裝備,無須採檢。
指揮中心監測應變官莊人祥進一步解釋,案四十於一月二十日自日本參加鑽石公主號旅遊,二月四日抵達日本後持續留置船上,十五日檢驗陽性,當時雖無呼吸道症狀,隔天日方仍安排住院隔離。二十五日經二次採檢陰性,被診斷痊癒。
該個案屬於無明顯症狀者,回台下機後,一採為陰性,二採時,結果不明顯,三採時,才確診陽性,成為我國第四十例確定個案。與個案同遊之丈夫,二月七日經日方檢驗為陰性,目前仍在日本飯店隔離中。
疑體內病毒量變少
「國際上有這樣的例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分析本國之前案例,以及國外報告,確實有些人一開始採檢陰性,後又驗出陽性,這可能肇因於採檢部位的廣泛或狹窄,以致不一定採到病毒。再者,治療後期,體內病毒量變少,也可能影響採驗結果。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檢體進入實驗室後,均是標準作業流程,結果之所以出現差異,問題通常不是實驗室,而是來自於之前的採檢流程,包括,採檢的時間、採檢者力道、採檢部位,均可能影響結果,臨床顯示,病毒量比較低的感染者較容易出現陰陽等反覆結果。
陳時中表示,我國對於解除隔離採取嚴格定義,要求三採陰性且經專家會議同意,才能出院。莊人祥補充,三採陰性的過程,採檢間隔二十四小時,每次採檢分別取咽喉試紙、痰液等兩件樣本,經過三次採檢,兩件皆陰性,才會進入專家會議討論階段,進而解除隔離。
伊朗旅遊警告升級
指揮中心昨宣布,又有三名確定個案三採陰性,專家同意解除隔離。指揮中心昨宣布,伊朗旅遊疫情建議提升至第三級警告,提醒民眾非必要勿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