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珠黏土公仔,展現傳統人物融入日、韓卡通風格。圖/游明煌
【本報基隆訊】基隆社區大學人型公仔黏土老師劉鳳珠,三十多年來創作數千作品,全部收藏在工作坊,有如一個小型的公仔博物館,不管是傳統中國人物十八羅漢、濟公、《西遊記》,還是日韓公仔、卡通人物等都維妙維肖,活靈活現。 她還出國拿到日本、南韓捏塑證照,可說是人型公仔黏土達人。
「表情一定要生動,讓人看得出喜怒哀樂!」她的工具很簡單,只有一把剪刀、一把刀子及一根塑膠棒。在她巧手之下,不管是何仙姑還是李鐵拐,都飄飄欲仙又逗趣。
劉鳳珠的作品多樣,很能吸引人,有台灣傳統人物、廟會的風情,還融入日本人形雕塑、南韓捏塑的風格,經常受邀展出。因她有美術底子,各種人物、造型都信手拈來。非洲人像、中國古典造型人物,風格迥異的作品在她的工作坊都展現生命力。
她在繪畫、黏土擁有多年實務經驗,除了指導學生專業有系統的繪畫課程,致力黏土人形創作教學,學生以興趣為主而學習,或想準備各級術科考試以及各種專業證書課程,她都可幫忙訓練第二專長。
她說,最難的就屬濟公,因為表情最豐富,還有十八羅漢。各種喜怒哀樂表情都有,有擠眉弄眼,有面無表情,有著人生百態。
她說,會走上美術這條路是因為老師的一句話,國中有一次美術老師當著全班的面,稱讚她的作品畫得不錯,這句話讓她高興一整年,高中毅然決然選了美工科。畢業後,有一次在台北看到老師傅做黏土,塑形很快、又千變萬化,讓她決定改走黏土塑形這條路,這一走就快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