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說故事 】 沒有馬的馬兒部落 (上)

文/林和君 |2020.02.19
2429觀看次
字級
在連假的時候,昂蓋與馬耀爸爸、吉辣媽媽一起來到屏東縣的知名遊玩路線:縣道185公路,又被稱為沿山公路。這條路線環繞著群山的山腳而建,風景非常漂,也是許多排灣族部落的所在地。而馬耀爸爸早已安排好了路線,準備帶著吉辣媽媽與昂蓋好好拜訪這些地方。圖/Max

文/林和君

在連假的時候,昂蓋與馬耀爸爸、吉辣媽媽一起來到屏東縣的知名遊玩路線:縣道185公路,又被稱為沿山公路。這條路線環繞著群山的山腳而建,風景非常漂,也是許多排灣族部落的所在地。而馬耀爸爸早已安排好了路線,準備帶著吉辣媽媽與昂蓋好好拜訪這些地方。

「咦?馬兒部落?」昂蓋馬上就被網路導覽上的這個名字吸引了,這也是馬耀爸爸安排的第一個地點。

「爸爸在這裡認識一位伊娜(Ina),我們先去找她。」

昂蓋一家三人,來到屏東縣三地門鄉的馬兒部落,和部落裡的美花伊娜一起坐在小米田的旁邊,聽美花伊娜說起馬兒部落的故事。昂蓋首先發問:「伊娜,您們家為什麼叫作『馬兒』部落呢?是因為您們有養馬嗎?」

「小昂蓋,不是這樣的,我告訴你:我們部落的名字,排灣語稱為瓦酪露(Valjulu),意思是咬人樹,碰到咬人樹的皮膚會很癢,我們用它當作部落的名字;但是瓦酪露的讀音,在日語當中和馬(manulu)很接近,而民國時期的國民政府,就用日語發音的翻譯意思稱呼我們,叫做馬兒部落了。其實,我們這兒根本就沒有馬呀!」

「你們來看,這是馬兒部落最有名的寶物……」美花伊娜帶著大家走進小米田。

「首先這些是小米,排灣語稱為巴固(vaqu),這和外面餵給鳥吃的飼料小米、或是麵食店裡拿來煮小米粥的小米不一樣喔!我們吃的小米,指的是原本種在台灣山區、是台灣原住民傳統主食的小米,煮熟以後比較黏稠,很適合拿來做成小米糕,我們稱為阿拜(avay)。

「馬兒部落保存的小米種子有十幾種,你們看,有的小米是黃色的,有的則是黑色,有的小米甚至會長出絨毛,這些都代表不同的小米品種。」

「哇!伊娜!好香的風喔!」突然一陣微風,吹過了這片小米田,在小米的身影搖曳之間,好像把小米的香味也吹了出來。

「哈哈哈哈……小昂蓋,你真特別,說得真好。」美花伊娜笑笑的說。

「再來呢,後面這一片作物,種的就是我們馬兒部落的回憶……」

(待續)

※伊娜(Ina):排灣語對於母親輩的女性長輩的稱呼。有很多族群稱呼媽媽也都稱為伊娜,有時也稱為迪娜(Dina)。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