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趣》千年藏經出古塔

奚椿年  |2007.08.14
658觀看次
字級

中國各地,遍布古塔,據《辭源》舊本說,「其創始於西藏,傳入中國,多建於佛寺之內」。可見,塔與佛教有密切的關係。因此之故,不少塔內不僅供有佛像,同時也成為佛教徒藏書之所。

這裡我們首先要提到的是,一百多年前被毀的南京琉璃塔,此塔為明朝時所造,據文獻記載,塔高三十三丈,八面九層。傳說塔頂和地宮內藏有《地藏經》、《阿彌陀佛經》、《釋迦佛經》、《接引佛經》各一部。

又有杭州西湖的雷鋒塔,為五代吳越王錢俶所造。一九二四年塔倒掉時,在塔磚孔內發現印本《華嚴經》及《寶篋印陀羅尼經》,經上有「錢俶造此經八萬四千卷,捨入西關磚塔,永充供養。乙亥八月日記」字樣。

錢俶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他於乾德三年丙辰(九六五年),雕造此經,雷鋒塔所藏為其一部分,另在一九二七年西湖天寧寺石刻經幢象鼻中也曾發現過二三卷。經高約二寸,長六尺,分竹紙、綿紙兩種,外包黃絹套。

除了雷鋒塔,錢俶還造過小銅塔。一九七一年在浙江紹興掘出的一座小銅塔即為他在九六五年所造,塔高僅三十五公分,塔內置有一木匣,內也藏有《寶篋印陀羅尼經》一卷。

還有比上述琉璃塔、雷鋒塔建造得更早的陝西大慈恩寺內的大雁塔。大慈恩寺是唐代高僧玄奘法師從印度取經回國後朝廷建造的,當時他取回的經卷有六五七(或七一五)部,寺建成後即在寺內設譯經場,將經卷翻譯成漢語,譯出的經文即藏於塔內,塔共七層。至今,寺、塔猶存。

離北京七十五公里的房山石經山雲居寺的南塔,也稱舍利塔或壓經塔,有十一層高,建於遼天慶七年(一一一七年)。一九五六年至一九五八年,在塔下挖出了遼金兩代的刻有經文的一萬零八十二塊經石,經石有的長三公尺,有的僅長一公尺多,好像現今的圖書開本,有大有小。至今遊客在當地的石經室裡還能見到經石和零星石片。經石上標有卷號、石號,如同現在印刷的書頁一樣,多而不亂。

山西應縣佛宮寺有一釋迦塔。此塔因是木結構,故稱「應縣木塔」,始建於遼清寧二年(一○五六年),高九層,六七‧一三公尺,塔基直徑三十六公尺。一九七四年在搶修加固過程中,於主像釋迦牟尼腹中發現一批遼代珍貴文物,其中除了寫本、繪畫、板畫等之外,還有十二卷《契丹經》,和三十五卷其他遼代的刻經。

數量大,內容豐富多彩,是國內目前最長的大藏經刻本。可惜的是,由於秘藏八百餘年,屢遭鼠患,部分經卷及書畫幅已殘斷折損,還有因糜爛而成團的,有些文字也不好辨認了。

雲南大理崇聖寺三塔中的主塔千尋塔,是唐代開成年間修建所的。一九七七年維修該塔時,從塔內發現各類文物六百餘件,其中有《陀羅尼咒》、《白心印陀羅法咒語》、《天垢淨光大陀羅尼經》等。這些都是大理國時期之物,為距今約一千年左右的宋代施主高壽貞、高明清、高量成等所藏。

還有,一九八四年陝西文物工作者在著名的法門寺寶塔廢墟中,發現了宋元佛經三百多卷,其中有宋代的《毗廬藏》、元代的《普寧藏》、《秘密經》等。

除了佛經外,在有的塔中也偶然發現過其他類的書,不過這是少見的。

上面這些「經」,都為研究中國佛學以及版本學、印刷史等提供了非常寶貴的資料,所以很受人們重視。(大地出版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