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藝術化 廢材變燈籠

江俊亮 |2020.01.24
3087觀看次
字級
圖/記者江俊亮
圖/記者江俊亮
被譽為「環 保達人」的郭堆與 寶特瓶燈籠作品( 右上為獅頭)。圖/記者江俊亮

「為地球環保盡心力,讓生活環保藝術化,是我最大的心願!」1948年出生的郭堆,發現寶特瓶對環境的傷害,獨自摸索,無師自通,將寶特瓶製成環保燈籠,有了成果之後,還獲邀四處演講、教學。他說:「只要有耐心,垃圾也能變黃金。」

曾獲國際獅子會「愛心楷模」、弘道志工協會「珍珠志工」、台灣省「芳草人物」表揚的郭堆,原本是一名純樸的嘉義農村子弟,家有7名兄弟姐妹,他排行老六。17歲自民雄農業職業學校(民雄農工前身)畢業,便進入職場分擔家計。

1970年退伍後,郭堆帶著500元台幣,跑到台北闖天下,後來也在台北結婚生子。原本在青果行工作的他,因為有農校背景,1973年進入一家知名食品公司擔任發貨組組長,長年在零下25°C的冷凍庫中工作, 一待就是25年。
郭堆笑著說,自從他步入「零下25度的人生」後,縱然在盛夏,也是整天棉襖不離身。由於年輕時曾蓄鬍子,在冷凍庫沒幾分鐘,鬚髮盡白,就變成了「耶誕老公公」。曾有小學生到工廠參觀,還天真地問:「為什麼大熱天,叔叔還穿棉襖?」

郭堆夫婦都是虔誠的佛教徒,年輕時就皈依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1998年退休後,返回嘉義大林老家開設佛教文物店,平時會載著佛教藝品四處與人結緣。他說:「自己的店面小小的,但不論多遠,都會有人找上門來購買,真的很神奇!」

「做寶特瓶環保燈籠,完全是無心插柳啦!」郭堆表示,2007年大林鎮明華社區發展協會開始運作,他加入擔任環保義工,負責布置環保義工站,發現最多的回收物就是寶特瓶,後來從媒體中得知寶特瓶對環境的傷害之大,於是開始思索如何利用這些資源回收物。

擔任社區環保義工隊隊長之後,有一天郭堆與里長去嘉義縣環保局洽公,發現環保局外一個傘架上,吊著一個美麗的寶特瓶吊飾,從此開啟他創作環保燈籠的靈感,回家後就開始試做。

郭堆的創作工具很簡單,只有剪刀、尖嘴箝、鑽子、小鋸子、美工刀等。寶特瓶則從容量6000毫升的特大瓶,到容量僅250毫升的4號瓶,有時做到廢寢忘食,連妻子叫他吃飯,他都無動於衷。

他說:「做寶特瓶燈籠要高度專注,一旦分心,剪壞、割斷了,前面的心血都白費了。」郭堆的寶特瓶燈籠,沒有一件是一次就成功的,都是經過不斷試驗、不斷改進技巧,才達到心中的理想造型。

最特別的是,郭堆的作品都是一體成形,有些作品只要花一、兩個小時就能完成,但有些要好幾天,甚至好幾周;有些作品不僅要切、割、剪,還要編織,再經層層套疊,非常繁複,像他曾花費一個多月才完成一只燈籠,裡面共使用12支寶特瓶,可謂嘔心瀝血之作。

郭堆曾為了編織寶特瓶條,雙手疼痛長繭,但仍樂此不疲;後來應邀到處演講、教學,分享經驗,也有許多團體參觀,工作室整面牆都是來賓的簽名,參觀者包括環保署長、政府官員、教授、國際義工、藝人等。
郭堆說,回收寶特瓶賣不了多少錢,但做成藝品就無價了,因此他認為「只要有耐心,垃圾也能變黃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