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素養】談多文本的閱讀協助學生的學習

 |2019.09.16
11859觀看次
字級

【閱讀素養】談多文本的閱讀協助學生的學習
文/洪儷瑜(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 

         新課綱在第四階段(國中)於國語文要求學生達到「大量閱讀多文本,閱讀重大議題內涵及其與個人生活、社會結構的關聯性」。
       多文本閱讀有不同的說法,有的強調不同類型的文本,例如國際學生能力評量(PISA)強調從不同類型的文本、連續文本(說明文、故事體的文章)和非連續文本(圖、表)等,共同建構出這個主題的知識;另有強調來自不同文本的資訊和觀點之參照,建構對主題的多元視野或觀點。換言之,提供學生課本以外的閱讀目標在幫助學生建構完整、多面向的知識,多文本閱讀的目標則在建構對主題之多元觀點。

         臺灣師大教育系唐淑華教授所介紹的多文本閱讀分為五種:

        1.補充式文本,主要是針對一個主題,安排多篇與主題相關的文章進行延伸閱讀,讓學生有機會由不同文本來建構、重建或統整相關訊息。這是PISA考題常見的,本人曾在國中進行類似研究,發現不管成績好壞的學生都喜歡教師補充類似的課外閱讀,主要是成績在中下的學生上課來不及聽講抄,成績好的學生則發現課堂討論課外作品比較深入,可減少背誦的時間。

        2.衝突式文本,主要是提供對立或衝突觀點的文章,讓學生可以多角度或不同立場來了解主題。如我曾引導國中生比較臺灣、日本和中國大陸教科書中對南京大屠殺的描述,透過對立的描述,學生會發現侵略者和受侵略者的用詞、觀點不同,藉此體會到媒體報導的「日據」、「日治」之差異和背後觀點。可惜國人還在討論歷史課綱、課本的撰寫,而忽略目前資訊時代,可好好利用衝突式文本培具素養。

        3.控制式文本,是要求以某一文本為主軸,再閱讀其他相關文本,並作審視和提供批判。我在此研究中提供蔣公在對日抗戰的三個宣言,請學生思考課本所提「對日抗戰不同階段」的意義,透過領導者的史料去看此一事件,學生對於「對日抗戰的變化」更感興趣和理解。

        4.綜觀式文本,主要提供對某事件或人物之綜整文章,經常是綜論式文章,或是提供不同版本的文章,讓讀者獲得全貌或綜整的訊息。

        5. 對話式文本(dialogic texts),是指針對某一主題提供一系列文本,持續對話討論,讓讀者對於主題、角色或事件能更深入、多元的探討。

        類似多文本閱讀,在新課綱的探究與實作之相關課程已被很多課綱實施前導學校採用,確實如研究看到:學生可以透過閱讀能力增加學科學習的經驗和視野,教室的活動師不再僅是講光抄。期待新課綱的推動,多文本閱讀可以協助學生更深入和有意義的學習。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