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報心得】沙坑中的保母 拉拔海龜長大
《人間福報》刊登日期2018年11月5日第1版
臺北市私立靜修女子高級中學 黃靖雯 同學
為保育地球盡一份心
本則新聞是在報導關於孵育海龜的過程,及目前全世界海龜數量急速減少的問題。不管是課本的內容還是電視的報導,都在告訴我,我們所生活的地球正面臨許多的環境問題,例如全球氣溫暖化加劇、空氣汙染、許多稀有的動植物大量滅絕。
也許我們沒有足夠的能力可以馬上解決這些環境問題,但是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習慣改變,為保育地球盡一份心力。看過一篇新聞報導提到,我們平常使用的吸管和塑膠袋,因為一些人為的因素而流入大海,導致許多海洋生物因誤食而使生命受到威脅,所以最近政府開始倡導民眾使用環保吸管跟自備購物袋。這看似是一件小小的改變,但大家都知道手搖杯在台灣十分盛行,走在路上幾乎人手一杯,如果大家都能使用環保吸管,並自備購物袋,那麼一年能減少的塑膠吸管和塑膠袋數量必定十分可觀。
新聞報導提到,義工們投入保育海龜的工作,每天都需要為海龜準備食物、幫海龜洗澡和清理海灘,雖然疲累,但工作的地點是在美麗的島國斯里蘭卡,義工可以一邊工作一邊欣賞美麗的海岸風景,這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是難得的經驗。而且保育海龜能獲得的成就感非三言兩語可以說清楚,再加上能幫助海龜安全的回歸大海,一想到那種景象,就令我十分嚮往,這個義工活動因而便加入我的人生計畫當中。
如果環境持續惡化,不只是海龜的數量減少,地球的環境也會逐漸不再適合人類居住。環境問題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我們從小就應該培養對待環境的正確態度,有句話說得好:「預防勝於治療。」我們從日常生活中就應開始力行保護環境,例如到海邊不要亂丟垃圾,這樣就可以減少義工清理海邊垃圾的工作量。地球只有一個,人人都應該關心自己生長的這片土地,應該讓生活環境越變越好,不要為了自己一時的方便,而使環境受到破壞。相信只要有心,不管能力的大小,都能為保育地球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