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與我】文藝女子之養成
文/ 陳智弘
中學時代,喜歡看書,但零用錢不多,買一本課外書總是要計算很久才能下定決心。雖然如此,生活中倒是不缺乏文字的芬芳——兩大報副刊是我駐足流連的文藝殿堂。
比方說去年10月30日武俠小說巨擘金庸辭世消息傳出,自然回想起過去讀金庸就是從兩大報的連載開始。家裡只訂一份報,但是聯副的《連城訣》和中時人間的《倚天屠龍記》都不能捨棄,所以每天三兄妹輪流出錢買另一份報紙。早上趕著出門上學,無法先睹為快,放學回到家,必先翻開副刊的金庸小說連載專欄,看完後才肯安心寫功課。
透過報紙讀金庸,要學會忍耐,因為每天連載的篇幅有限,欲知後事如何,只能掛著心等明天;也學會想像,因為未得知新的結果,就自己亂編情節,當然,跟金庸所寫的差很多……就這樣,先是等報紙追連載,到閱讀出版的小說,金庸所創作絢麗多彩的有情世界融入了我的生活中。
看著副刊文字,心中無比震撼,至今記憶猶新的是西西的〈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女主角是化妝師,但她化妝的對象不是男主角理所當然認定的新娘,而是一具具冷冰冰的屍體。這樣的人真的不適合談戀愛嗎?作者怎麼會描寫從事這個行業的女子?多年後,日本電影《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獲得不少獎項,但我的悸動不大,因為這不是第一個對禮儀師著墨的作品。西西,當然自此也名列我心愛作家排行榜之林。
啊,印象深刻的還有讀到余秋雨的〈道士塔〉……
像我這樣一個愛閱讀的文藝女子,正是被報紙副刊餵養成長的。至今,依然感謝兩大報副刊所締造盛極一時的文字黃金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