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鐘聲】 失敗的成本

文/鄧名敦 |2020.01.06
2212觀看次
字級

文/鄧名敦

自從二○一八年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的測驗結果公布後,大多數人關注的焦點,並不在閱讀、數學、科學三項的排名表現,而是台灣學生在「害怕失敗指數」上拿下了第一。只要稍微「谷歌」一下,「台灣學生最害怕失敗」幾個字立即占據視野,大剌剌的標題彷彿帶上一雙讓人不寒而慄的審判目光,連本應為之高興的進步名次都顯得黯淡且羞愧難當。

但是,在我們拋出一連串的「為什麼學生這麼害怕失敗?」、「是不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相關疑問前,是否應該先反思一個問題:我們是不是自動把「害怕失敗」貼上負面標籤了?

「害怕失敗」是事實,也可以描述為心理傾向,甚至可以擴大解釋為「某群體有類似的共同特質」,畢竟這些都有測驗數據的支持。亞洲國家學生對失敗的恐懼最大,是對的;台灣學生在「害怕失敗」這項測驗中的綜合評比是第一名,也是對的。可是,「害怕失敗」絕不等同於「無法接受失敗」以及「拒絕失敗」。

我的學生們不愛上台發表,卻喜歡在台下巷議街談,一旦叫起某個學生,往往得到的答案是一張複雜且猶豫的面容。我原本也認為學生不上台就是沒自信、怕丟臉,但深入了解後才發現,其實學生心理想的、盤算的比我深刻的多。台灣學生看似沉默、缺乏自信的表面下,其實是自我要求、期許甚高,謹慎思考評估後的綜合結果。

「老師,我不是不想上台,我想準備更充分再上台」、「剛剛超丟臉的,我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老師,我覺得我上次辯論的內容說得不夠好,能不能再辦一次?」。

《孫子兵法.謀攻》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知己,即是檢視自我、認清事實;知彼,則是用盡一切辦法明確達成目標的條件。唯有先釐清事實和目標的差距,才有討論得勝的可能;當然,也有人會不以為然地反唇相譏說:「拿隨時會失去生命的戰場為害怕失敗解套,是不是太牽強了?」

戰場當然凶險,但我們也別因此小瞧了犯錯失敗所應承擔的成本和連帶風險。

司馬遷曾在一片沉默的朝堂上為李陵降敵一事申辯而觸怒漢武帝,淒慘的後果讓他幽憤怨悔,甚至有了萬念俱灰、一死百了的念頭。我們如今翻看這段歷史,從不忘讚美司馬遷的耿直與勇氣,也不忘數落武帝的死要面子,卻忘了有多少人在經歷與司馬遷相同的遭遇後仍願背負屈辱、苟且存活?

更諷刺的是,在那個歷史現場裡,我們是否都刻意遺忘隱沒在沉默背景裡的一群人?他們不發聲,未必沒有勇氣;他們不上諫,未必迂腐無知。有沒有一種可能是:他們就是知道的太清楚了,深諳當前「己」與「彼」的懸殊差距而不願以卵擊石、以身涉險呢?

失敗是要付出成本的。尤其在當前傳播如此迅速、變化萬千的時代裡,每一次的失敗所付出的成本只有更多、更巨大,怎能不小心從事呢?因此,面對「害怕失敗」這個結果,一點都不用羞愧。先接受它是個事實,再從中提煉我們謹慎、力求完美的特質。那麼,PISA的這個指標或許才真正發揮它應有的作用與意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