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博物館 古生物大展 揭開地球生命奧祕 文╱人間社記者連憶蘭 |2020.01.06 語音朗讀 406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台灣博物館土銀展示館外觀。圖╱人間社記者吳新傳 中生代恐龍復刻原尺寸化石標本。圖╱人間社記者吳新傳 三葉蟲化石標本。圖╱人間社記者吳新傳 竊蛋龍一次可排出成對的蛋,有孵化行為。圖╱人間社記者吳新傳中生代恐龍復刻原尺寸化石標本。圖╱人間社記者吳新傳長毛象的象牙長且彎(右),亞洲象(左)象牙較直。圖╱人間社記者吳新傳身體布滿鱗片的穿山甲標本。圖╱人間社記者吳新傳古生代鸚鵡螺。菊石模型。圖╱人間社記者吳新傳菊石化石標本。圖╱人間社記者吳新傳從恐龍化石的牙齒形狀、牙齒和牙齦比例,可判斷是植食性或肉食性。圖╱人間社記者吳新傳 文╱人間社記者連憶蘭 龐然大物的恐龍,走路像芭蕾舞者?為何鸚鵡螺是活化石?為什麼抹香鯨會餓死在台灣宜蘭海邊?被稱為「恐龍博物館」的國立台灣博物館土銀展示館,目前正展出古生物大展,包括古生物化石與現生標本,揭開地球演化生命的奧祕。 2010年開館的台博館土銀展示館,位於台北市襄陽路、館前路口,隸屬國立台灣博物館自然史分館。除了以「古生物」作為展示主題外,並結合土地銀行行史展與古蹟修復室,定位為「自然史與金融史博物館」。 土銀展示館「古生物大展─生命的史詩與演化共舞」,透過展品傳遞地球生命大爆發,從海洋生物到植物登陸歷經的演化。其中,古生代海洋生物繽紛多彩,包括三葉蟲、鸚鵡螺、菊石、直角石、腔棘魚、肺魚等。 導覽員強調,「現場展出的三葉蟲化石都是真的哦!」三葉蟲身上有一節節的花紋,分為左、右和中間,像3片葉子而得名,是節肢動物的祖先,運動時像花蝴蝶一般,每一節的腳都會運動,身體捲曲或彎曲,悠遊於古生代海洋。 「在古生代海洋中,鸚鵡螺比菊石更早出現,然而菊石卻早已滅絕」,導覽員指出,這是因為鸚鵡螺構造簡單,用頭上的觸角運動,體內中間的體管能控制空氣與水的比例,可以悠游在海中或浮上海面覓食,由於歷經數億年的演化,如今外觀與習性都沒什麼改變,因此被稱為「活化石」。 至於與鸚鵡螺外觀相似的菊石,大約與恐龍同時在地球上絕跡。菊石除了構造複雜外,最大的不同是體管沿著殼體邊緣。 恐龍家族 中生代地球霸主 在生命演化廳展出的中生代恐龍,是當時地球霸主,以原尺寸復刻。巨龍(雷龍)和特暴龍的體型高聳龐大,氣勢磅礡,與地上爬的甲龍、天空飛的翼龍、生活在水裡的蛇頸龍與蒼龍,共同組成恐龍家族。 巨龍、特暴龍和甲龍的共同特徵為:骨盆和大腿骨是垂直的,撐起巨大身體,走路時墊著腳尖,像芭雷舞者「蹬、蹬、蹬」的走。科學家從化石出土的牙齒形狀、牙齒和牙齦比例,可判斷恐龍是植食性或肉食性。 脖子像長頸鹿的巨龍,身體有3到4層樓高,館內陳列的模型幾乎頂到展示館屋頂。巨龍的牙齒小小顆、鈍鈍的,屬於植食性爬蟲類,以蕨類和銀杏為食,體重卻有數十噸,走路像地震,因此也叫「地震龍」。 至於用兩隻腳走路的特暴龍,出現在亞洲,胸口有V型骨頭,很像鳥類的V字骨。特暴龍腦袋碩大,牙齒大顆而尖銳,可撕裂與咀嚼獵物,屬於肉食性恐龍。 翼龍與蛇頸龍的腳,都長在身體兩旁,無法支撐身體重量。翼龍的前腳演化成翅膀,可在空中滑翔;蛇頸龍身體呈S型,腳像魚鰭,活動於水面。這兩種恐龍的牙齒都細小如貝,也都是植食性恐龍。 被冠上永世汙名的竊蛋龍,科學家從化石推測竊蛋龍會精心築巢,一次可排出成對的蛋,且會有順序地推疊2到3層,可知有孵化行為。 隕石撞擊 新生代人類崛起 導覽員表示,恐龍大滅絕發生在6500萬年前,當時一顆隕石撞擊墨西灣,影響全地氣候,造成恐龍滅絕,後來哺乳類與人類崛起,才開啟了新生代。 新生代的長毛象也稱猛獁象,特徵是可以保溫的長皮毛,耳朵也長滿了毛;長且彎曲的象牙有防護作用,可以用來剷雪找食物。長毛象因氣候關係或遭人類獵捕而滅絕,消失在最後一次冰河時期。 現代大象與長毛象外觀相近,但未披覆長毛,且象牙較直。大象有一對大耳朵,可以散熱、驅趕蚊蟲。亞洲象生活在叢林,個頭較小;非洲象生長在草原,體型較大,象牙較長,是地球僅存的2種大象。 館內展示一具抹香鯨骨骼標本,讓民眾可以一窺全世界體型最大的齒鯨大小,抹香鯨也是「潛水高手」,常出沒超過1000公尺深的海洋。 導覽員表示,這隻抹香鯨擱淺在宜蘭海邊,是被人類餓死的,因為人類把塑膠袋丟棄到海裡,漂流的塑膠袋看起來像水母,抹香鯨吃下後,無法消化,就塞滿整個胃,造成抹香鯨很餓,卻吃不下食物,才會生病擱淺。 館內的台灣動物光牆,利用光源秀出動物剪影,包括石虎、台灣黑熊、雄鷹、鳳頭蒼鷹、穿山甲、鵂鶹等標本。其中,珍稀野生動物鵂鶹,僅10公分大,是少數在白天活動的貓頭鷹;穿山甲身體布滿鱗片,專吃螞蟻,遇敵縮成一團,生性膽怯。 除了常設展外,土銀展示館當期的「博物館驚奇趣─古生物互動體驗」特展,則借助VR科技重現古生物演化,透過擬真望遠鏡的觀景窗,時間回到白堊紀,供參觀者探索中生代末期的恐龍世界。 前一篇文章 台北當代藝術館 災難的靈視特展 下一篇文章 新天地西洋博物館 華麗歐洲貴族風 熱門新聞 01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2退休之後2025.05.01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5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6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7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桃園‧大溪 山環水繞景如畫 流連忘返碧波間新竹縣.關西鎮 地形貌似彩鳳飛 風景秀麗美里庄 作者其他文章影像文化閱讀 北藝大關渡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