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商研院昨天公布最新台灣「商業服務業景氣循環同行指標綜合指數」,預測至今年五月景氣降速續見減緩,建議政府抗衰或激勵景氣的措施仍可加強。
受惠台商回台製造投資加碼,觀察發現此波投資擴張期已達二十年來歷次循環最長紀錄,力道卻仍然強勁,顯示可帶動今年景氣偏向更明朗的樂觀。
不過,商研院也示警表示,若欲見遲滯中的景氣能夠盡早回升,仍有待總體有效需求的創造或新市場新消費力的開發。
商研院表示,預測到五月,代表服務業景氣走勢的「景氣循環指標同行綜合指數」,仍會以較以往為慢的速度繼續下降。這將是循環趨勢於二○一九年一月開始低於長期趨勢水準以來,連續第十七個月的下降,但下降幅度比較過去相對緩和許多,而且減緩趨勢持續中,且似有下降趨勢已進入尾聲跡象。
商研院分析,這應與台商回流帶動民間投資,加上政府不斷地提出景氣激勵措施的作用有關,建議可以持續加強。
不過,商研院也提醒,盡管指數資料顯示景氣繼續下降趨勢存在,但下行速度已明顯減緩。為力求景氣早日恢復活力,抗衰或激勵景氣的措施仍可加強。
商研院指出,數位經濟起飛,公認數位化新科技的投資與商業模式運用才是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財政支出或金融寬鬆政策必須配合或透過數位轉型才能真正發生作用,台灣近幾年數位化及數位優化已見進展,但數位轉型的利用還未真正上路。台灣人才與技術並不缺乏或落伍,政府與民間企業數位轉型宜盡速布局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