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族跑馬拉松 延年益壽增健康

 |2019.12.26
2822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近年兩岸都興起馬拉松熱,中國大陸一些著名且經認證的頂級馬拉松賽事,如北京馬拉松、上海國際馬拉松,報名人數愈來愈多,中籤率也大幅下降。之所以報名踴躍,除了大眾普及,許多長者也都激起濃烈興趣,多位年近七十歲的長者,全馬可以跑進三小時內,讓不少年輕人望塵莫及。

今年七十歲的北京人士關景學就是其中一例,二十三年來他跑了六十多場全程馬拉松(約四十二公里),他參加過十五屆的北京馬拉松,四次獲年齡組第一,三次獲年齡組第二,全馬個人最好成績兩小時五十六分。

第二個是六十八歲的遼寧人張民毅,他在二○一八年參加秦皇島馬拉松,跑人生首場全馬,第一次就跑出三小時十九分的成績,獲得六十五~六十九歲年齡組第二名。年輕時他只是一名運動愛好者,後來中年發福才開始跑步,每天八公里,年紀大了才開始接觸馬拉松。

第三個例子也是六十八歲的上海跑者黃財富。他從小就喜歡運動,曾在一九九二年杭州馬拉松獲兩小時三十二分優異成績。後來忙於生意,停止了跑步。在停跑十八年之後,他重新出發,在二○一八年的無錫馬拉松,跑了三小時零二分的驚人成績,隨後的秦皇島馬拉松,他又跑了三小時零七分,獲六十五~六十九年齡組冠軍。

大陸現在有愈來愈多的長青慢跑社團,推動馬拉松運動,他們的年紀都是做了阿公的人,例如關景學所在的北京元大都馬拉松冠軍俱樂部的六百名隊員中,五十至六十歲的跑者有六十五人,六十歲以上的跑者有五人。

運動專家稱,很多老年人開始跑步的目的都是為了鍛鍊身體丶增強體質,後來才把跑步當成樂趣;一種生活狀態。專家也提醒馬拉松對運動能力是一個極大挑戰,中老年人需要量力而為。在跑步前,要做全面體檢,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

零運動基礎

從走路開始

專家建議,年齡在六十歲以上、零運動基礎的長者,可以先從走路開始,每天走兩公里、三公里、四公里,逐漸地增加走路的距離。走了一段時間後,感覺有一定體力了,腿部力量和心肺功能提高了,再從慢走變為快走,逐漸增加速度。待體能有增長之後,還可以增加一些小力量練習,如腰大肌伸展、小蹲步等,爬山也是不錯的鍛鍊選擇

根據一些醫學文獻,跑馬拉松的人壽命會比較長,主要原因有這三點:

一、心肺功能變強:長期堅持跑步的人,心臟跳動頻率和功效都大大提高,心跳、血壓和血管壁的彈性也隨著升高。在跑步過程中,肺部的容量平均從五點八公升,上升到六點二公升,血液中氧氣的攜帯量也會大大增加。

二、新陳代謝增快:通過跑步,肌肉肝糖原的儲存量從三百五十克上升到六百克,同時線粒體的數量也會上升,讓身體代謝功能更佳。跑步還可以促進白血球和熱原質的生成,能夠消除體內很多病毒和細菌。

三、意志力提升:長期堅持長跑的人,體力、耐力和堅定的信念都會提高。

看看這些依然在奔跑的長者,永遠別說自己現在開始太晚。只要堅持跑步,人生都還很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