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的農曆年來得特別早,春節是與長輩長時間相處的時光,你都如何度過?玩玩遊戲,可以常保赤子之心,愈來愈多研究顯示,玩遊戲有助於保持注意力、反應速度,可延緩腦力退化速度。(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明年的農曆年來得特別早,春節是與長輩長時間相處的時光,你都如何度過?玩玩遊戲(圖/資料照片),可以常保赤子之心,愈來愈多研究顯示,玩遊戲有助於保持注意力、反應速度,可延緩腦力退化速度。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東西方國家都開始研究遊戲活動的健康效益,看到亮眼成果,台灣也跟上這股風潮,各類遊戲小道具,正逐漸成為社區據點隨處可見的樂齡標準配備。
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中心社工主任陳俊佑指出,二○一三年法國有大型老人世代研究,追蹤三千六百七十五位健康長者二十年,結果發現,相較於不玩桌遊組,每周至少玩一次桌遊、棋類、牌類等遊戲的玩桌遊組,二十年後認知測驗表現較佳、罹患憂鬱症機率較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降低百分之十五。
動手、口、腦
桌遊3核心
另有美國研究追蹤四百六十九位平均七十五歲的健康老人,五年後有一百二十四人失智,研究分析這些長者的十一項身體活動及六項腦力休閒活動,結果發現每增加一定頻率的腦力活動,失智症風險可降低百分之七,其中閱讀、玩桌遊、彈奏樂器、跳舞,這幾樣活動與降低失智症風險顯著有關。
愛迪樂治療所執行長、職能治療師鍾孟修表示,「動手、動口、動腦」是桌遊的三個核心元素,雖然手只占身體體積的一小部分,但在腦部,掌管手指精細動作的區域與身體比例正好相反,是非常大一塊腦區;而動口和動腦,則牽涉到語言區、記憶區、高階認知區的整合。因此兼具這三個核心元素的遊戲,例如麻將及某些桌遊,都是對腦部很好的刺激。
除了桌遊,上述研究發現跳舞、玩樂器、打拳也有延緩失智效果,在日本和芬蘭這樣的樂齡大國,已經發展出很多既像遊戲又像體操的有趣活動,對於維持腦力維持的效果也得到實證支持。
遊戲加體操
發展體智活動
鍾孟修指出,在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有位長期致力於失智症的老年學學者島田裕之,發展一套將認知和身體訓練結合的「Cognicise」運動,可翻譯為「體智活動」。體智活動玩法相當多元。例如參與者過程中一起數數,搭配認知指令要求,執行相關的任務挑戰,例如數到三的倍數就拍手、每做一個動作就做加七或減七的計算、輪到自己時說出一種動物等。
鍾孟修指出,二○一五年島田所發表的研究雖然收案人數不多,結果顯示每周一次九十分鐘運動訓練(包括十五分鐘體智活動),大約四十周後可以看到注意力和訊息處理速度有顯著進步,高階功能如記憶力、執行功能、問題解決能力也有零星的顯著改善。鍾孟修說,所以即便是散步,兩個人一起散步更好,因為有伴就會聊天,身體活動之餘,還多了社交互動,具備動口和動腦的元素,比一個人散步更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