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為平息民怨而暫停浮動油價,沒想到國際油價格上周衝破歷史高點後就回跌,本周國內油價應調降八至九角,卻因浮動油價凍結,反讓國內油價卡在高點。
這凸顯政府在瞬息萬變的國際原物料價格波動中,以政治手段解決經濟問題的窘境。原本浮動油價政策應是合理「反映成本」,但因中油購油是用合約價格,卻用國際期現貨價計算浮動油價,加上掩蓋人事成本黑洞與法定盈餘上繳壓力,使得「浮動油價」機制成為壟斷市場、挖人民荷包補貼國庫的工具。
如今政府「順應民意」,反使民眾荷包又被剝削,經過這次教訓,政府相關部門應深切檢討,到底是以國際期現貨價格作為「浮動」標準,比較不會「動輒得咎」,還是以中油購油合約價合理反映成本,比較不會引起民怨?
邱瑄宜(桃園市/查帳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