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華獲國家文藝獎 首位女建築師

 |2019.12.04
2605觀看次
字級
首位榮獲國家文藝獎的女性建築師王秋華。 圖╱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文學類 黃娟。圖/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美術類 莊普。圖/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舞蹈類 古名伸。圖/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音樂類 陳中申。圖/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戲劇類 王墨林。圖/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電影類 柯金源。圖/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台北訊】第二十一屆國家文藝獎昨天公布得獎名單,本屆得獎名單有七人,包括文學類得主小說家黃娟(黃瑞娟)、視覺藝術類得主藝術家莊普(莊凱旋)、音樂類得主音樂家陳中申、舞蹈類得主舞蹈家古名伸、戲劇類得主劇場創作者王墨林、建築類得主建築師王秋華、電影類得主紀錄片導演柯金源。

國藝會董事長林曼麗表示,評審過程長達半年,共有八十七名委員參與,從推薦、提名,經過各類複審及決審,每一個階段、每一個類別都經過許多辯證討論而選出七名得獎者。

八十五歲的黃娟,為戰後第二代小說家中少數的女作家之一,她以超過五十年的文學實踐,關懷主體在時空流轉、社會變遷、國族轉替中的自我探索,特別是女性的生命處境。一九六八年她赴美定居後,將重心寄予家庭而沉潛多時,一九八○年代重執創作之筆,以「台美人」的獨特觀照,再度被台灣文壇所憶起。評審認為,黃娟創作就題材的開創性、表現手法的獨特性上,都是台灣文學史中不容忽略的聲音。

七十二歲的莊普,從一九八○年代起持續從事低限藝術創作,探索極簡思維的可能,並在台灣帶動一股超越國際與本土的思潮與運動。評審認為,莊普投入藝術創作長達半個世紀,熱情從未中斷,保持實驗性精神。

六十三歲的陳中申,是當代台灣最富代表性的笛簫音樂藝術家,他的創作重視笛簫樂器技巧表現的拓展,每有創新突破,同時常帶親和性及童趣特色,強調自本土生活文化淬鍊的感動。在演奏、作曲、指揮、教學、推廣各面向皆有卓越貢獻。

五十九歲的古名伸,是將「接觸即興」引進亞洲的第一人,在身體觀念與技巧上,擴展了台灣舞蹈的面貌,使其與國際接軌,亦奠定了台灣在亞洲地區該領域的重要地位。

七十歲的王墨林以「身體論」為思想核心,持續探索身體與社會、政治、歷史的關係,以及利用身體作為劇場媒介的可能性。透過論述、評論及結合社會運動與劇場行動的創作,向主流體制拋出激烈的提問。

九十四歲的王秋華,為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師,她的設計強調美學與工藝必須建立於人性關懷的基礎,作品富含人文價值,對周遭環境敏感且尊重自然,呈現出率真樸實的建築美學,尤以圖書館建築對台灣貢獻卓著,被譽為台灣圖書館之母。林曼麗表示,王秋華為國藝會建築類首名女性建築師得獎者。

五十七歲的柯金源是台灣生態環境紀錄片代表人物,三十多年來堅持以深入田野的方式,調查記錄台灣的自然生態、環境變遷與公害事件,持續以深刻扎實的影像與社會對話。林曼麗表示,這也是國家文藝獎首次有紀錄片導演獲獎。

第二十一屆國家文藝獎將在二○二○年三月舉行頒獎典禮,分別贈予七名得獎者獎座一座及獎金新台幣一百萬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