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與老教授

文╱葉丙成(台大教授) |2019.11.28
2606觀看次
字級

文╱葉丙成(台大教授)

好佩服諾貝爾獎得主的認真?呃……你可能搞錯因果了……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97歲的鋰電池之父Goodenough(好有意思的名字)。新聞說他每天一早就去實驗室,我看到很多人說:很佩服他年紀這麼大還天天努力做研究、做研究這麼認真很令人欽佩。

其實我覺得,大家可能搞錯了因果。

類似Goodenough這樣的人,我見過一位。是我在密西根大學念博士時,我們系上有一位Prof. Leith,他是雷射全像攝影技術的發明人。他是當時我們系上最接近拿到諾貝爾獎的教授。但很可惜,有個英國人Dennis Gabor比 Leith更早提出全像攝影的理論。雖然Gabor的理論有瑕疵根本沒辦法實現,業界後來也是因為Leith的方法才得以做出雷射全像攝影,但由於委員會還是認定Gabor比較早,最後把獎給了英國人。

我要談的不是Prof. Leith沒得獎的遺憾,我要說的是他這個人。在我去念書的時候,他已經快80歲了,卻還是每天穿著球鞋在他的實驗室和辦公室之間跑來跑去做實驗。他的學生是我的好友簡博士。我還記得當時他常跟我說他指導教授快80歲了,但做學問、教書還有做研究,卻永遠都是那麼的有活力,讓他非常佩服。

我一直覺得,大家與其佩服他們很努力做研究,或許更該從另一個方向思考。當年我每次看到Leith老先生在系館穿梭實驗室跟辦公室之間的時候,他都是很開心的樣子。這些老教授之所以會得諾貝爾獎或是很接近諾貝爾獎,都是因為他們熱愛做研究。對他們來說,他們的研究太好玩了、對於未知的探索太開心了,也因此他們才會那麼的投入~

如果你做研究是靠被指導教授逼的,或是因為科技部計畫逼的,或是因產學合作計畫逼的,或是靠你自己逼你自己的;你絕對不可能像他們到了8、90歲,還能夠每天興高采烈的去實驗室做研究。別人或被自己使命感逼著的情況下,也很難做出多厲害的研究。

我畢業回台大教書的隔年,78歲的Prof. Leith申請退休。然而就在他教完課、學期結束正式退休的第一天,他的心臟就出了狀況,竟然在那天就與世長辭了。他對研究、對教學,真正是做到死而後已;這完全是真愛,不是靠自己逼自己去做的。

所以當我看到這些老教授,我腦子裡想的不是佩服。我看到的是,他們找到了他們真正熱愛、好玩的事情,然後就一直很開心也很認真地玩得很精采。甚至,可以一路玩到死而後已。這真的是天底下最帥也最爽的人生!

我很慶幸,我也找到了我自己熱愛而且可以一直做下去的事,只是這個事不會拿諾貝爾獎。但重點是我們每個人能找到自己覺得有意義而且可以做得很有樂趣的事。能不能得獎,其實沒那麼重要。

所以,不要佩服這些厲害的老教授年紀大了還認真做研究。該欣羨的是,他們每個人都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找到自己的天命。因為他們都找到了自己熱愛的事,所以才會如此的認真投入。前者是「因」,後者是「果」;與其去佩服別人的「果」,更應該學習他們去找到自己的那個「因」。

想一想,你現在在走的路,是被逼的,還是自己真心熱愛的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