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上保育鳥 他成模型藝術家

江俊亮 |2019.11.28
1605觀看次
字級
李龍輝製作的黑面琵鷺模型,栩栩如生。 圖/李龍輝提供

【記者江俊亮專題報導】從事汽車零組件工作的李龍輝,三年前友人帶他去賞鳥,他竟迷上保育鳥類,利用工餘時間,製作黑面琵鷺、台灣藍鵲、丹頂鶴等鳥類模型自娛,由於維妙維肖,十二月一日起將在台南七股黑面琵鷺生態館展示。

「藍領階級,也有夢想!」現年五十一歲的李龍輝說,製作黑面琵鷺模型,是他人生中的意外插曲,原本只是為了好玩,想把模型做好之後送給友人,沒想到竟引起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青睞,還邀他去展覽。

李龍輝說,三年前他在好友的帶領下,前往嘉義東石鰲鼓溼地賞鳥。賞鳥結束之後,他看到當地有人使用回收物製成溼地鳥類模型,他於是隨手買回家研究。

「我是個工人,找材料並不困難」,李龍輝發揮想像力,用高密度保麗龍製成黑面琵鷺的身體,再用絨毛布料包覆鳥身,然後以厚紙板做成鳥嘴,用鐵絲做脖子,腳用PVC塑鋼材料,翅膀及尾巴則用鴿子羽毛、鵝毛做成。

他說,黑面琵鷺要做到「像」並不難,但要做到「精緻」並不容易,因此他利用工餘時間,平均每天製作三個小時;有時心血來潮,一天可以做五小時。不過因為製作相當費眼力,所以每兩、三個小時就要休息一次。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表示,李龍輝的作品歷經「從無到有,從有到美,從美到精」的歷程,雖然創作過程中曾面臨身體的疲憊,但內心卻是充實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