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澳洲智庫二十七日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大陸已經超過美國,擁有世界最大的外交網路,在全球擁有更多的外交派遣機構。此次研究結果,是再次提出北京擁有全球雄心的最新證據。
澳洲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發布的二○一九年「全球外交指數」,按照大使館、領事館、常駐使團和其他駐外機構對全球六十一個(國家)外交網路的規模和覆蓋範圍進行了評估。該指數追蹤了所有G20國家、所有經合組織國家和大多數亞洲國家。
研究發現,中國大陸「快速地」在外交網路的排名上提升的情況在二○一九年繼續,並已首次超過了美國,中國的駐外機構總數為兩百七十六個,比美國多三個,這是因為中國得以在以前與台灣建立邦交的國家中開設派駐機構。
美國外交進入邊緣狀態
澳洲智庫表示,上述研究結果或可能被視為地緣政治領頭羊的轉換,而美國外交已「進入了一段待定的邊緣狀態時期」,因為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削減預算,並在挽留職業外交官上出現諸多問題,令美國的外交儲備受到了打擊。
美國不只沒有新開設派駐機構,還在俄羅斯前間諜在英國被下毒後採取互相報復的驅逐外交官的行動,而被迫關閉了在聖彼得堡的領事館。
儘管如此,美國仍是設立大使館或領事館最受歡迎之地,這一地位未受到挑戰,六十一國中有三百四十二個派駐,相比在中國的外交派駐只有兩百五十六個。
而日本的外交活動不動聲色地增長,今年總共有兩百四十七個駐外機構,上升到第四位,首次超過俄羅斯,而法國以兩百六十七個排名第三。駐外使領館最多的前五個國家是:中國、美國、法國、日本、俄羅斯。
從大使館數量看,北京與華盛頓旗鼓相當,但中國在領事館數量方面無人能及,全球有九十六個,而美國為八十八個。研究稱,這「表明中國的外交擴充與其經濟利益密切相關」。
不過該指數可能並不能直接說明影響力的指標,因為在全球擁有的建築物並不能顯示那些在當地工作的外交官能取得怎樣的外交效力,該指數只能提供一個一窺更廣泛的政治趨勢的機會。
另外,正在爭取脫歐而鬧得不可開交的英國,在此指數中跌至第十一位,排在義大利、西班牙和巴西之後;而愛爾蘭和荷蘭則各增加六個以上使領館,作為他們的「英國脫歐策略一部分」,爭取英國脫歐後的經濟及外交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