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河口的魚尾獅公園,是熱門打卡景點。圖/黃自強
文/黃自強
新加坡河從上游金聲路(Kim Seng Road)金聲橋起點到河口的總長約3.2公里,蜿蜒貫穿市區,沿岸除擁有現代金融區辦公大樓,更有諸多歷史建築與橋梁座落其中,讓有著城市花園美名的新加坡,散發出無限迷人魅力。
英國人萊佛士(Stamford Raffles)於1819年登陸新加坡,開啟新加坡河的貿易交通,當年停舶從中國、印度、印尼、泰國與越南等地到新加坡卸貨或中轉船隻,也曾因此進行拓寬工程,貨棧、碾米廠、船廠等商號林立,更不乏有中國、印度、馬來等各色人種在這個通商口岸尋找發財機會。
新加坡河於1960年代還滿布駁船,長久以來的經貿活動,讓河水汙濁不堪,臭氣薰天。當時的總理李光耀於1977年提出清理新加坡河計畫,歷經10年整治,如今河水清澈,沿岸歷史風情依舊,成為居民與外國旅人休閒最佳去處。
夕陽西下的新加坡河口的魚尾獅公園(Merlion Park),高約8公尺、口吐水柱的魚尾獅,以及沿岸上游的羅伯森碼頭(Robertson Quay)、中游的克拉碼頭(Clarke Quay)與下游的駁船碼頭(Boat Quay)等昔日碼頭,都是新加坡著名地標與旅遊景點。
新加坡河岸的舊國會大廈藝術之家旁,可以看到萊佛士雕像,這裡是萊佛士當年登陸新加坡之處。今年是新加坡開埠200年,諸如「照亮新加坡」與「晝夜璀璨藝術節」等活動,受到國際藝術創作者關注,台灣也有藝術家受邀參與。
新加坡河岸也有諸多歷史古蹟建築,諸如舊國會大廈藝術之家、亞洲文明博物館、維多利亞劇院與音樂廳、富麗敦酒店等。
新加坡河有14座橋梁供行人或車輛通行,多數橋梁悠久歷史,其中以1859年到1867年擔任海峽殖民地總督名命的加文納橋(Cavenagh Bridge),建於1869年,是新加坡唯一的索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