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知名速食店的無人點餐機加速點餐流程。
圖/黃自強
文/黃自強
新加坡是花園城市,也是一座科技島。邁向智慧國是新加坡積極發展數位科技的永續目標,「無人經濟」是其中的重要環節與手段。新加坡透過雙管齊下方式,不僅規畫發展無人經濟所需的基礎設施,也要求企業主與勞工與時俱進,加強數位科技相關技能,以迎向無人經濟的未來挑戰。
餐飲業無人化表現突出
新加坡第四代領導團隊核心成員、貿工部長陳振聲去年十一月間透過新加坡餐飲業協會頒獎典禮呼籲企業利用數位平台突破傳統侷限,無人經濟消費模式因而成為新加坡的發燒話題。
新加坡也有不少中小企業引進來自台灣的餐廳點餐服務系統iCHEF,這套管理餐廚的App應用程式不僅節省人力,取代紙張,點餐系統更能直通廚房,展現一條龍服務效率,成為高級餐廳與傳統庶民小吃業者的最佳幫手。
新加坡約有七千家經營餐廳、咖啡店與小吃店的業者,共聘雇超過十六萬名勞工,這群餐飲業者也面臨著營運成本逐年提升、勞動人力減少等挑戰。新加坡曾於二○一六年九月推出食品服務業的轉型藍圖,目標是在五年內不增加人力前提下,每年仍可以提高百分之二的生產力。
新加坡食品服務業的數位化計畫,只是配合這項產業的轉型藍圖之一,新加坡也為諸如物流、零售、保全與清潔等產業提出數位化計畫,這背後最重要的著眼點就是無人經濟。作為東協國家中的經濟發展小紅點,如何讓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永續發展,是新加坡政府念茲在茲的政策目標。
新加坡受僱的各階層勞工也要與時俱進,即便是上了年紀的銀髮族也有機會學習數位科技課程。新加坡人民協會旗下有超過四百間民眾俱樂部為年長者規畫各項課程,諸如學習電子銀行服務、透過手機掌握各種應用程式。
移動靠智慧 發展無人車
大眾運輸系統無人化也是新加坡的實驗重點。除於二○一七年設立無人駕駛車測試中心,也試行定時的無人駕駛巴士服務。無人駕駛車是新加坡推動智慧國的重要環節,兩公頃的無人駕駛車測試中心耗資新幣三百六十萬元(約新台幣七千九百七十萬元),測試區全長約三點二公里,有巴士站、交通號誌等設施,也模擬因應淹水及下雨等不同天候狀況,讓無人駕駛車輛適應各種狀況。
新加坡於二○一六年間就曾集思廣益,討論是否能設計與開發無人駕駛的多功能用途車輛協助清理街道和收集垃圾,擬於二○一九年試行。
另外,以新加坡樟宜機場第四航廈為例,旅客出境通關均享有快捷通行措施,這些措施採用臉部特徵辨識技術,除了安全檢查之外,辦理登機、托運行李、通關到登機,都不會與機場人員接觸。
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有銀行聯手推出PayNow電子轉帳服務,只要知道收款人的手機或身分證號碼,就能進行電子轉帳,不會發生身上現金不足窘境。
新加坡文字工作者陳士銘受訪表示,由於新加坡地狹人稠,讓經濟實力永保不墜是維持競爭力的重要關鍵。善用數位科技發展「無人經濟」,不僅是新加坡的現在進行式,更是擘畫永續發展的未來式,邁向智慧國則是新加坡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