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主講「禪宗典籍介紹」,台北榮民總醫院醫學研究部教授醫師謝仁俊分享「禪與腦──從心靈神經科學看禪定」。圖╱人間社記者王柏貞
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主講「禪宗典籍介紹」,台北榮民總醫院醫學研究部教授醫師謝仁俊分享「禪與腦──從心靈神經科學看禪定」。圖╱人間社記者林靖敏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胡巧鵝大樹報導】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十二、十三日於佛光山舉辦二○一九年第四屆人間佛教發展研討會、會員大會及第二屆第二次理監事會議。今年研討會主題「禪與科學」,十二日於雲來集由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以及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台北榮民總醫院醫學研究部教授醫師謝仁俊帶來兩場專題講座,分別從經證與科學,探討禪與禪定。
禪宗典籍 直指人心
依空法師主講「禪宗典籍介紹」,列舉諸多禪門語錄和經論,建議大眾可讀禪宗四部經:《楞伽經》、《金剛經》、《圓覺經》、《六祖壇經》。《楞伽經》特色為融通如來藏心,經中提到「離言語妄想」、「離文字相妄想」等句,為禪宗「不立文字」的重要依據。《金剛經》是六百卷《大般若經》般若性空思想之濃縮,一再提到「無住生心」的思想,影響禪宗的「直指人心」。
依空法師表示,若要了解禪宗早期發展,則見《禪源諸詮集都序》,集唐代禪宗近百家禪師句偈論述,作者宗密為唐代高僧。禪宗現存發現最早的史書為《祖堂集》,為五代南唐泉州招慶寺靜、筠二位禪師所編集,其記載不少禪師的事蹟與言論,也可提供當時的各種資料。
《景德傳燈錄》為北宋景德元年,東吳僧人道原所撰。禪宗以法傳人,稱為傳燈,《傳燈錄》為一本以傳法世系為主線,敘述歷代禪師的語錄和品行之書,為中國禪宗史上,第一部以「燈錄」命名的燈錄體著作,廣大蒐羅當時諸家機緣語句及語錄等。以記言為體,採用禪師口頭語言,對於文學上白話文的出現起了推波助瀾之力,也啟發儒家宗派史的著述。此外,還有彙編四十八則禪宗公案的《無門關》,參學者透過理解公案,直觀參究話頭,進而自證自悟。
念頭把持 外襌內定
「如何從現代的腦科學、心識科學來了解看似神祕,但其實是非常自然、貼切訓練的修行方式,目前在國際上已進入一種玄學的境界。」謝仁俊主講「禪與腦──從心靈神經科學看禪定」,指出禪定的另一個說法,就是心靈神經科學。由於科學進步,運用人腦磁振造影的新技術,可以看到心識在腦部行使功能時,反覆的活動情形,再以此為解析禪定的狀態,證明禪定具有科學的修行方式,從「我」到「無我」。
謝仁俊指出,一個健全的「我」必須有幾項功能:記憶的功能,知道現在、過去的記憶是一體的、空中的導覽,有意義有目標的方向、心識理論,具有同理心的狀態、面對未來可以透過知識處理。
經過腦部科學的研究,謝仁俊說明可得知人自出生即具有「預設網路」,也證明人從出生就開始有意識與心智。西方哲學家較注重「我」的認知、價值,而佛學則是講「無我」的境界。
《維摩詰經》對禪定的解釋,禪不是坐,而是念頭的把持;真正的定是六祖的「外禪內定」,西方看禪定則是一種自我調適的修持,帶來心智處理的訓練過程,可得到更好的福祉,維持專注力。
「有研究提出禪定的功能與成效,長期在安靜的環境中打坐,可減緩老化,相對的腦部亦有顯示利他的作用。」謝仁俊說,禪定能攝持自己的心性,即使面對外境不公平的對待,也會有正向的發展。最後,謝仁俊說,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心守住,並以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名句「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勉勵大家。同時指出,此為念念相續,永無止盡的修行之路。
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祕書長覺培法師表示,讚歎謝仁俊醫師對佛學的深入探討,透過這場講演,感受到漢傳佛教有足夠的實證和科學研究,希望透過謝醫師的合作,積極帶動漢傳佛教的禪定修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