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肚子固定部位疼痛,不要輕忽應立即到醫院做檢查。圖/unsplash
本報訊
大腸癌發生人數連續第11年盤踞10大癌症之首。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每天約有41個人、每年約1萬5千人罹患大腸癌;死亡約5700人。一名65歲女性患者,5年前大腸鏡檢查正常,半年前糞便潛血檢查也是陰性。2個月前她開始貧血,右下腹相同的位置嚴重疼痛,再做大腸鏡,竟是闌尾有腫瘤已侵襲到腹壁因而劇痛,已經是大腸癌第3期。
據《聯合報》報導,書田診所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邱展賢表示,雖然糞便潛血是很準確的檢查,只要有血就驗得到,但如果不巧檢查當天的糞便沒有血,還是有可能驗不出,上述個案就是這樣的情況。
醫師邱展賢提醒,由於腹痛是易被忽略的症狀,要特別注意若位置固定且超過一個月,可能就是大腸癌作祟。他說,慶幸的是這名65歲女性患者腫瘤細胞還沒有轉移到其他器官,開刀切除1/4段大腸再做一年化療,術後復原情況良好,目前只需定期追蹤。
《聯合報》報導指出,大腸癌最常見的位置在乙狀結腸和直腸,佔大腸癌患者的50%以上,盲腸居次,大約佔10%到20%,發生在橫結腸較少。邱展賢表示,目前大腸癌在發生人數是所有癌症之冠,平均每天有41人被診斷出大腸癌,至於死亡率,大腸癌在癌症十大死因的排名,不分男女都位居第3,是很常見的癌症。
如何預防大腸癌?邱展賢建議多吃蔬果、少吃動物蛋白質及加工食品、高脂食物,戒煙酒,同時也要培養運動習慣並維持理想體重。建議50歲以上民眾,每兩年做一次政府補助的糞便潛血檢查。如果是高危險族群,則建議先找醫師進行風險評估,再決定是否需做大腸鏡檢查。

圖說:大腸癌是最可預防的癌症類型之一,透過定期大腸癌篩檢,早期癌的治癒率都可超過85%。圖/unsplash
邱展賢提醒,目前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依癌症登記資料統計,每年男女大腸癌患者都各有十幾位是30歲以下,30歲到40歲之間的患者有100~200位。
大腸癌不難預防也非絕症,根據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指出,大腸癌是最可預防的癌症類型之一,透過定期大腸癌篩檢,早期癌的治癒率都可超過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