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神湯、八珍湯 冬令補氣血

陳玲芳 |2019.11.08
4488觀看次
字級
冬令進補總少不了喝四神湯。 圖/資料照片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今天是「立冬」,代表時序進入冬天,也是華人進補的好日子!台語俗諺「補冬,補嘴空」,然而台灣地處亞熱帶,溼熱的氣候,加上現代人多半營養「過剩」,且還是中醫所謂「痰溼」體質,表示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問題,身體代謝能力不佳,胡亂「吃補」,恐將增加身體負擔,食補不成反傷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師周宗翰表示,古代中醫理論主要發展於黃河流域一帶的中原地區,當地氣候偏乾冷,居民普遍屬於「陽虛」體質,常有手腳冰冷、臉色蒼白、有氣無力等症狀,由於體質虛弱,比較需要進補,因而有「冬令進補」傳統。

周宗翰說,體質虛弱又可分為氣虛、血虛、腎虛,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適合的調理方式也不同。如需要「補氣」的人,可以喝「四神湯」,因其有調理脾胃作用,進而可提升免疫力;需要「補血」的人適合喝「四物湯」;若要「補氣又補血」,則適合喝「八珍湯」。

四神湯使用藥材為茯苓、淮山(山藥)、蓮子、芡實(或薏仁);四物湯使用藥材為當歸、川芎、白芍、生地(或熟地);八珍湯使用四物湯四種藥材外加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又稱四君子)。

他也提醒,民眾普遍認為吃大魚大肉才是進補,但蔬菜也是補充營養的好選擇,並非只有肉類才能補身。如不喜歡中藥味道者,建議在補品中可以多加一些時令蔬菜,除了一般葉菜類,黑木耳、金針菇或冬瓜、胡瓜等涼性瓜類,可降低燥熱,都是不錯的選擇。

孕婦、慢性病患者

食補須斟酌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常務理事陳贊文指出,經常感冒的人,平常確實可以喝四神湯保養腸胃,當中的「茯苓」可以增強免疫力;但是有便祕困擾者,不宜多吃。至於八珍的八種藥材再加上黃耆、肉桂的「十全大補湯」,也並非人人適宜,如孕婦、腎功能不佳、慢性病患等,食補前最好諮詢中醫師。

中醫師彭溫雅說,冬季應少吃生冷食物,起居作息早睡早起,如此「陽氣」便能潛藏,符合立冬後「養藏」的建議。彭溫雅也特別推薦三種符合中醫「藥食同源」,適合冬令食補的食材:「花生」、「核桃」、「川芎」,都是性溫味甘、補脾益氣的養生食材。

中醫認為,「花生」生用性平,熟用性溫,入脾胃肺經,有潤肺、和胃、補益脾氣之效果,主治燥咳、反胃、腳氣、婦女缺乳等症。但花生要小心受潮發黴,黃麴毒素易引起肝臟病變,因此長黴的花生不要吃。

「核桃」性溫味甘,有健胃、補血、潤肺、養神等功效。《本草綱目》記載,核桃仁有「補氣養血,潤燥化痰,溫肺潤腸,治虛寒喘咳」等多種功效。「川芎」活血祛瘀作用極廣,適合瘀血阻滯各種症狀;祛風止痛效用也佳,昔人謂川芎為「血中之氣藥」,推崇其辛散、解鬱、通達、止痛等功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