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材
苔杜鵑、烏桕、柏、杜鵑葉、樹皮、加味十全(紅棗、枸杞、當歸、黃耆、白芍、 杜仲、黨參、肉桂、茯苓、熟地、川芎、白朮、蜜甘草)花器 陶缽、瓷盤圖/陽光房出版社提供
文/李幸芸
立冬被認為是冬季的開始,遇到天晴無寒風之日,天氣還不會太冷,常有小陽春之氣,花藝作品以較蕭瑟的氛圍營造陽氣潛藏,陰氣增強。立冬補冬,因天氣尚未大寒,不宜大補,只宜輕補,但也感受到天氣趨寒。
國曆11月8日,正是「立冬」日。民間習俗以此時進補,意指一年辛勞歷經寒暑,體力也衰弱了,要趁這時候進補以恢復元氣。農諺有「立冬收成期,雞鳥卡會啼」,也就是說這個時候放飼的雞及野生的鳥有穀物可吃,都歡喜而好啼。
雖是入冬,天晴時卻恰似小陽春;蕭瑟中潛藏陽氣。花作上以「苔杜鵑」營造蕭瑟氛圍,「瓷盤」代表補冬開始。「柏樹」的青綠象徵冬陽。「杜鵑葉」之輔助,更感受冬陽之悠然和暢。加入樹皮則更讓人有立冬趨寒之氛圍。
──摘自李幸芸著《親子花時間:跟著節氣詩情花意》陽光房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