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子順著水道行走在路邊,途中看見一座鬼神廟,規模矮小但裝飾得甚有威嚴。 圖/Vita
文/嚴崑晉
艾子順著水道行走在路邊,途中看見一座鬼神廟,規模矮小但裝飾得甚有威嚴。廟前面有一條水溝,有人走到這裡無法經過,回頭向廟裡觀望,便將鬼大王的雕像拿出來橫在水溝上,踏著走過去。過了一段時間,又來了一個人,看到這情景,再三的嘆息,說:「怎麼有人這樣地褻瀆輕慢它!」於是便將神像扶起來,用自身的衣服擦拭乾淨後,捧回原位,拜了兩拜後離開。過一會兒,艾子聽到廟中的小鬼說:「大王在此享用鄉里人們的祭祀,現在反倒是被愚民侮辱,大王何不降些災禍懲罰一下他?」鬼王回答說:「那就降禍給後來那個人吧!」小鬼又說:「前面那個人踐踏大王,從您身上走過去,沒有比這更大的侮辱了,您不給他降災;後來的那個人是敬奉大王的,反而降災給他,這是為什麼呢?」鬼王說:「前面那個人已經不信我了,又怎麼能降災給他?」艾子聽完之後,說道:「真是鬼怕惡人啊!」
鬼王回答小鬼疑問所說的話,頗耐人尋味的,那就是為什麼不能降災給那個不信的人呢?我們可以進一步地設想,這個鬼王就這麼順著小鬼的意思,馬上降災給那個把它橫在水溝上又從它身上踐踏過去的人,讓他遭殃,比如肚子痛啦、兩手兩足莫名地疼痛啦,甚至遇到危及性命的事情等等……。而這個人在那當下又意識到這是鬼王對他的報復,於是先準備好能過水溝的工具之後,返回來拿起雕神像就是摔啊、就是踹啊!進而劈了當柴燒,再把小廟給砸啦!那麼諸位看倌,這最後倒楣吃虧的是誰啊?難怪艾子要說:鬼也怕惡人啊!不怕鬼神的人,往往不信因果報應,所以什麼都敢做,這樣的人大概就是佛所說的「一闡提」吧!
這則故事還可以對換角色立場,從截然相反的角度來立意。「鬼王」代表的是惡勢力,例如仗勢欺人的惡霸、地痞流氓,或是欺壓百姓的官僚體系,而規模矮小但裝飾得甚有威嚴
的「小廟」,象徵著它們雖然看起來很兇狠,其實力量是有限的。「鄉里人的祭祀」與「敬奉它們的人」,分別代表著不敢反抗的弱勢團體與積極奉承鬼王的人。而故事中的「惡人」就是敢於向惡勢力挑戰的人,不怕他們,同他們針鋒相對,進而制服他們。於是換位思考之後,令人馬上聯想到時下最夯的動漫「海賊王」,草帽小子魯夫等一行人敢於向邪惡的世界政府挑戰,致使這些惡勢力聽見他們的名字也要忌憚三分,這不就是鬼怕惡人的最佳詮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