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皇帝向來被認為文物鑑賞力甚佳,不少故宮珍寶都有他刻字作詩「認證」。不過近來在故宮南院特展「泥土的座標」展出的一件陶器(圖/何定照),顯示乾隆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本報台北訊】清乾隆皇帝向來被認為文物鑑賞力甚佳,不少故宮珍寶都有他刻字作詩「認證」。不過近來在故宮南院特展「泥土的座標」展出的一件陶器,顯示乾隆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乾隆鑑賞力公認一流,且喜愛在「認證」過的寶物留下他對作品的年代推測、評賞等見解,凡有他刻詩的器物往往是絕佳逸品。文化部日前公告新增北宋定窯白瓷嬰兒枕、北宋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等四件國寶,他都有刻字作詩。
故宮指出,在拍賣市場,若有乾隆刻詩者,如同「皇帝保證」,價格比沒刻詩的更翻一層。
故宮表示,這件陶器早在一九四八年南京開箱點檢時已殘破,僅剩喇叭口、弧形頸與部分器身,但是上面仍保有乾隆的鐫刻。乾隆認為這件陶壺外型古樸,判斷是夏商周三代以前的遺物,上面的花紋是後刻,因此寫上「誰加雕鏤細,破此太初姿」。但據該壺殘餘的外觀與其紋路等特徵,推測這應只是泰國十五至十七世紀製作、用以裝貿易商品的大壺。
乾隆痴心盛讚該陶天真無華,竟是一場誤會。故宮說,至今仍不知這件陶壺是如何進到紫禁城,還讓乾隆眼睛一亮,鍾情鐫詩。「泥土的座標」展至十一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