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陶器當成古物 乾隆也有失誤時

 |2019.10.29
1177觀看次
字級
清乾隆皇帝向來被認為文物鑑賞力甚佳,不少故宮珍寶都有他刻字作詩「認證」。不過近來在故宮南院特展「泥土的座標」展出的一件陶器(圖/何定照),顯示乾隆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本報台北訊】清乾隆皇帝向來被認為文物鑑賞力甚佳,不少故宮珍寶都有他刻字作詩「認證」。不過近來在故宮南院特展「泥土的座標」展出的一件陶器,顯示乾隆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乾隆鑑賞力公認一流,且喜愛在「認證」過的寶物留下他對作品的年代推測、評賞等見解,凡有他刻詩的器物往往是絕佳逸品。文化部日前公告新增北宋定窯白瓷嬰兒枕、北宋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等四件國寶,他都有刻字作詩。

故宮指出,在拍賣市場,若有乾隆刻詩者,如同「皇帝保證」,價格比沒刻詩的更翻一層。

故宮表示,這件陶器早在一九四八年南京開箱點檢時已殘破,僅剩喇叭口、弧形頸與部分器身,但是上面仍保有乾隆的鐫刻。乾隆認為這件陶壺外型古樸,判斷是夏商周三代以前的遺物,上面的花紋是後刻,因此寫上「誰加雕鏤細,破此太初姿」。但據該壺殘餘的外觀與其紋路等特徵,推測這應只是泰國十五至十七世紀製作、用以裝貿易商品的大壺。

乾隆痴心盛讚該陶天真無華,竟是一場誤會。故宮說,至今仍不知這件陶壺是如何進到紫禁城,還讓乾隆眼睛一亮,鍾情鐫詩。「泥土的座標」展至十一月十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