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城鄉金融服務落差多年未改善,據金管會統計,全台共有一百七十一個鄉鎮被金管會列為「金融服務欠缺地區」,與七年前相比僅減少一個鄉鎮,其中以屏東縣、雲林縣最多鄉鎮入列,全台甚至有三個鄉鎮連郵局、農漁會信用部都沒有。金管會去年初開始積極釋放誘因,銀行只要到偏鄉設分行可隨時申請、優先核准,但似乎成效不彰,銀行業者坦言「怕賠錢」是最大主因。
金管會銀行局每半年公布「金融服務欠缺地區」名單,只要該鄉鎮符合「無本國銀行或信合社設置」且「平均每一金融機構(含農漁會及郵局)服務人口數高於全國平均數」就會入列。截至今年六月底,全台有一百七十一個鄉鎮被列為「金融服務欠缺地區」,占全台三百六十五個鄉鎮的百分之四十七。屏東縣有十七個鄉鎮入列,雲林縣有十一個鄉鎮入列,甚至有工業區的麥寮也在其中。另花蓮縣萬榮鄉、屏東縣獅子鄉、台東縣金峰鄉,這三個鄉鎮連郵局、信合社、農漁會信用部都沒有。
銀行分行南北落差有多嚴重?據央行統計,截至今年九月底,本國銀行在全台有三千四百四十七家分支機構,分行家數最多的地區是台北市共九百八十三家,其次是新北市五百八十四家,光雙北市就占掉四成五,嘉義縣、台東縣各只有十九家、十四家,是本島中銀行分行最少的兩縣市,外島地區像澎湖縣、金馬地區各只有五家、八家。
銀行局官員表示,銀行只能在每年五月、十一月提出分行增設申請,每次申請上限為三家;但為鼓勵銀行往偏鄉去,申請偏鄉增設分行不會受到上述限制。
就算金管會釋出誘因,銀行仍不願到偏鄉設分行。銀行業者坦言,經營一間實體分行成本高,一間簡易分行初期建置成本約兩百萬元上下,若是較大型分行甚至需上千萬元。在設立前會評估當地人潮與最近的分行位置,若當地居民少、需求量少,設分行很容易賠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