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茂紙管建築 實踐人道關懷

 |2019.10.22
2234觀看次
字級
南投埔里「紙教堂」,出自坂茂之手。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報導】日本建築師坂茂與其他建築師不同,他的服務對象不是社會上層階級,而是替受災戶設計臨時避難所,將獨特的「紙管建築」實踐於人道主義關懷。

早在一九九○年代以前,外界還未開始重視生態與環境議題時,坂茂就開始實驗,研究如何使用硬紙管,製造出能防水、防火又堅固耐用的建材。硬紙管隨處可及,像是衛生紙或紙巾轉軸就是紙管最小樣本,不僅數量多且結構完善,能當作庇護所、房屋甚至教堂的基礎。

一九九五年,非洲盧安達發生種族屠殺事件,造成超過兩百萬人流離失所,當時坂茂就利用低成本紙管,設計出簡易耐用的帳篷供難民居住。同年,日本發生阪神大地震,坂茂秉持著建築師的社會責任,向災區教會提出興建「紙建築」構想,利用長五公尺、直徑三十三公分、厚度十五公釐,共五十八根的紙管,建構出可容納八十個座位的空間。該教堂在地震八個月後完工,當地人們將它命名為「Paper Dome」。

這棟深具紀念性的建物,在二○○五年五月二十九日結束最後一場彌撒後,就進行解體作業,跨海來到南投埔里,二○○七年五月「紙教堂」正式啟用。

對坂茂來說,石塊堆砌的建築並非就是永恆,而紙造的建築也並非僅能短暫存在,坂茂的建築哲學即是,只要人們喜歡並願意使用,紙建築也可以永久。

現年六十二歲的坂茂於二○一四年獲普立茲克建築獎。他認為,當前有人對永續性材料感興趣是種「時尚」,他覺得「永續性」是空洞的詞,他只在意會不會造成「浪費」。

台南美術館二館

也有他的設計

坂茂下一步要進行更大城市規模的計畫,為救災做準備。他說,「進入二十一世紀初是改變方向的重要時刻,即朝著永續發展和救災的方向前進。這將繼續作為本世紀的主題」。

除了紙教堂,坂茂也與台灣知名建築師石昭永一同打造台南市美術館二館。石昭永說,有別於傳統美術館把畫掛在白牆上,美術館二館是在既有的停車場往上蓋,二十個展間有三十種背景顏色配合展出,對樹林開窗,引入自然光,把美術館蓋得像門,讓美術館更開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