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的外觀與聲音都十分優美,事實上它也是所有管絃樂器中最知名且重要的,是構成現代管絃樂團與絃樂四重奏團的核心。發展於十六世紀,現存最古老的小提琴是義大利樂器名家阿瑪蒂(1511~1580)於1560年製造的,歷經一世紀,內部結構及指板多所改良,弓的形狀改變了,琴頸也加長,以承受更大的絃張力,同時小提琴置於顎下的奏法也取代了原來抵住胸部的拉法。到了十七世紀,著名的阿瑪蒂、斯特拉第發利以及瓜內里等製琴系統已將小提琴發展至十分完美的境界。
小提琴有四絃,由細到粗依次為EADG,演奏時以左手姆指持頸,另四指按絃,技法有單音、複音、八度、十度、泛音、顫音、抖音、滑音、撥音等;右手持弓,也有多種弓法:連弓、分弓、跳弓、頓弓與飛跳弓。小提琴除獨奏外,最常見與鋼琴合奏的奏鳴曲,以及與管絃樂團合奏的協奏曲,此外很多型態的室內樂都少不了它。
在管絃樂團中,小提琴所佔的比例最為龐大,因為它本身就分為第一小提琴與第二小提琴兩組,其中第一小提琴的組長是樂團的「首席」,他必在指揮出現之前單獨步入舞臺,又在演奏完畢後,與指揮相互握手,這是因為「首席」意味著整個管絃樂團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