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外國人吃臭豆腐 臉上表情大不同

 |2019.10.15
4458觀看次
字級

影片來源:Youtube/潮台灣Trending Taiwan/大冒險:外國人挑戰臭豆腐 Stinky Tofu Challenge

編輯張睿杰/綜合報導

臭豆腐這個國民美食你可能喜歡也可能不喜歡,不過生在台灣的你肯定吃過,臭豆腐從小就融入每個人的成長環境,大家也不覺得味道哪裡奇怪,不過臭豆腐「獨特」的氣味倒是讓許多外國人臉色泛青。


圖說:臭豆腐氣味「獨特」,讓許多外國人聞了臉色泛青。圖/pixabay

網路上有許多影片,訪問外國人對臭豆腐的看法,有人大膽嘗試說它美味,有人吃了後說不會推薦給朋友吃。

如果問受訪的外國朋友臭豆腐味道像甚麼?最多的回答都是「臭襪子」,受訪者吃了臭豆腐普遍都說,雖然味道聞起來不好,但是實際吃下後感覺是挺不錯的。

一位來自澳洲的受訪者說,當我走在墨爾本的中國城時會聞到奇怪的味道,現在我終於知道這股臭味來自何方了!

臭豆腐的由來 落榜舉人的無心之舉 

相傳清朝康熙八年,安徽仙源縣舉人王致和赴京趕考,不幸名落孫山,留在北京經營豆腐舖。一日王致和因累積不少存貨,打算製作豆腐乳,將豆腐切成小塊,放入罈中。過幾天打開罈子,發現豆腐變成青色,而且奇臭無比,不過卻非常好吃,所以決定將臭豆腐乳當成商品出售。此臭豆腐乳淵源及型態與現代臭豆腐不同,現代臭豆腐更相近明代以前成名的安徽毛豆腐,且據說早期的臭豆腐是由腐水浸泡入味而得。

此外,臭豆腐亦受慈禧太后喜愛,列為御膳小菜,並賜名為「御青方」。自此之後,各地也開始發展出具有在地特色的臭豆腐。

臺灣的臭豆腐,據說是在1949年由一名湖南老兵帶來臺,與中國北方的臭豆腐並無太大差異,只是臺灣會搭配以白菜醃漬的泡菜,夾在中間來吃。


圖說:國民美食臭豆腐,台灣已發展出許多不同的吃法。圖/pixabay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