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雅事】 煮一壺宋代帝王茶

文/周文洋 |2019.10.15
1667觀看次
字級

文/周文洋

明代《茶疏考本》記載:(西元九六七年)夏初,宋朝國都汴梁城,繁華的寺東門大街「王家茶肆」門前,松枝牌樓高聳,五色旌幟招展,舞龍、耍獅子的鑼鼓喧天,看熱鬧的市民圍得水泄不通。原來,宋太祖趙匡胤為這家茶肆御筆題匾「王茶」,這天舉行隆重的掛匾儀式。

宋代從太祖開始,歷任帝王都嗜茶,由於皇帝喜好,汴梁城華街鬧市的茶坊鱗次櫛比。《東京夢華錄》記載:「馬行街約十餘里,茶坊縱橫百數」、「朱雀門東西兩教坊民居、街心市井皆多茶坊,至夜尤盛」。

在競爭激烈的「茶」行業裡,「王家茶肆」為何能得到皇帝青睞,還御題墨寶,我們不妨跟隨《茶疏考本》等古籍的記述,去宋代煮一壺帝王茶。

「王家茶肆」主人王凱惠,秉承祖傳的高超「茶道」,煮出的茶醇厚芳香、風味獨特,茶肆客人熙來攘往、生意十分火旺。

有位自稱趙員外的富紳常帶著管家來喝茶,他們每次都包下雅間,剛剛坐定,店小二就擺上白瓷碗、四季乾果,拎起晶亮的長嘴「無流銅壺」,從高處向碗裡汩汩沖茶,那不滴不濺的功夫讓趙員外拍案叫絕。有一天,趙員外問王凱惠:「喝遍京城茶肆,都不如你王家,如何把茶煮得別具風味?」

王凱惠道:「把新茶晾乾再蒸熟、漂洗、揉碎,搾去水分,壓成茶磚,焙乾碾磨成末,篩出細粉,放入瓷壺文火慢煮。晾涼用細綢紗濾去茶末再煮,茶湯才能香濃。」趙員外笑道:「茶肆都是你說的煮法,我是問你煮茶的訣竅。」他說著看了管家一眼。管家即刻拿出一錠金子,推到王凱惠面前。

王凱惠心頭一震:雖然茶肆一年也賺不到這麼多錢,但也不能把煮茶祕技透露出去。但轉念又想:趙員外清高華貴、談吐不凡、出手闊綽,還不止一次從他袖口發現內穿黃緞,而黃緞只有聖上才有資格享用,莫非他是當今天子?

想到此,他有些恐懼,如果是真,自己落下「抗旨」罪名如何擔當得起!於是,他裝作貪財的樣子收下金子,把趙員外請到內宅,仔細講起祖傳的茶道,聽得趙員外如痴如醉。最後,王凱惠說:「陸羽寫的《茶經》,也有不妥之處。」

趙員外更感驚奇,陸羽是唐朝人,著有《茶經》一書,被世代茶人供奉為「茶聖」。他問:「怎見得不妥?」

王凱惠道:「《茶經》中說:『泡茶要把水煮得翻花,咕嘟嘟的水泡狀似蟹眼。』其實這種蟹眼水已經老了,老水泡茶多了苦澀、少了滑潤。我家煮茶用『針水』,就是把水燒至有細泡上浮、水線如針時文火慢煮。更祕不示人的訣竅是,文火將茶湯繼續熬煮,剩一半時,再兌入『針水』,此時的茶才會素香嫩爽、綿柔甘醇。」

趙員外聽後大悅,即興要來紙筆,揮毫題下:「王茶」。王凱惠一看,立即口呼萬歲,俯身叩拜。趙員外問:「你怎知是朕?」

王凱惠道:「草民認得萬歲筆體。」沒幾天,王凱惠把太祖御筆刻成匾額,臨街高懸,茶客也把「趙員外」常喝的茶稱為「帝王茶」。

王凱惠嚴格依照祖傳茶道,把「帝王茶」加工出玉環、佩玦、花瓣等造型的茶磚,表面壓出各種吉祥圖案,稱為「龍團」。詩人蘇轍讚譽「帝王茶」寫道:「空花落盡茗傾缸,日上山融雪漲江。紅焙淺甌新火活,龍團小碾斗睛窗。」從此,「王茶」成了宋代最具名望的茶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