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莉涵 為愛出走 加勒比海 文╲Rebecca |2019.10.12 語音朗讀 268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每到一個國家,船員會到甲板上拿出國旗和當地人打招呼。圖╲Rebecca 在聖露西亞鴿島上登高迎風展臂。圖╲Rebecca 二○一六年夏天,社會新鮮人黃莉涵和三位好友結伴到柬埔寨旅行。這是她第一次當背包客,而這趟旅程中偶然出現的一個場景,成為她開啟一趟公益旅程的契機。圖╲Rebecca 黃莉涵(前排左二)和各國青年成為好友。圖╲Rebecca望道號」已是祖母級的福音船。圖╲Rebecca 文╲Rebecca 二○一六年夏天,社會新鮮人黃莉涵和三位好友結伴到柬埔寨旅行。這是她第一次當背包客,而這趟旅程中偶然出現的一個場景,成為她開啟一趟公益旅程的契機。 離開柬埔寨的前一晚,黃莉涵和朋友們特地選了金邊最有氣氛的河岸餐廳,開心享受難得的高級饗宴。吃到一半,有個影子悄悄地接近,黃莉涵心想:是小狗、小貓嗎? 擁有幸運和快樂分享 仔細一看,竟是一個小男孩,全身上下只穿著一條短褲,黝黑的皮膚,配上昏暗的燈光,甚至看不清楚長相。小男孩不發一語,只用手直直地指著黃莉涵面前那塊咬了幾口的排餐。 黃莉涵愣了一下,詢問店員後將食物給他。小男孩開心接下盤子,直接蹲坐在一灘髒水上用手快速扒飯。黃莉涵和朋友試圖想要跟他攀談,但他什麼也沒說,只忙著飽餐一頓……看著小男孩的模樣,黃莉涵忍不住思索:原來幸福並非天成,既然如此,我還能為他人多做些什麼? 複雜的感覺讓黃莉涵萌生:「想要去世界其他角落付出自己微薄力量」的念頭,她一邊工作一邊存錢,一年後,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看到了「望道號」福音船正在招募環球義工的計畫。 匍伏前行中菜鳥慢飛 申請成為義工的過程,黃莉涵坦言:「猶如接下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首先第一關,必須徵得家人同意。為了讓父母知道這趟義工旅行對她多麼意義非凡,中間經過多次爭執、拉扯、懇求,最終父母不得不妥協同意。 第二關,是必須撰寫申請計畫,再經過主辦單位審核,確認已做好身心準備,足以到遙遠的地球另一端服務他人,才能真正成行。 第三關,是要想辦法克服語言和轉機的挑戰,自行到指定的國家和港口集合,而這些國家通常是世人聞所未聞的國度。 黃莉涵記得,當時「望道號」正在加勒比海巡迴,因此登船的地點是安地卡及巴布達,是一些大多數人沒聽過的國家,連名字念起來都很拗口。從訂機票、辦理簽證、施打疫苗等等,必須在短短兩個月內完成。「那時,我天天都在查機票、申請各個國家的簽證、翻譯英文資料,還一次接種了五針疫苗。」光是出國前的準備,就充滿挑戰和壓力。 出發當天,為了不讓家人擔心,黃莉涵清晨四點就揹著行李悄悄出門,開始連續四十八小時的航程。當飛機緩緩地駛離台灣時,看著窗外小小的房屋及道路,黃莉涵心中沒有恐懼,只覺得自己像隻自由鳥,即將欣喜地振翅翱翔。 從最微小的工作開始 「望道號」除了沿途上岸的旅客,從船長到船員,房務人員或廚師,乃至表演工作者,每一位員工都是自費上船服務的義工,卻也必須具備某方面的專長。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國際青年,按照不同專長分配到所屬部門,像黃莉涵就被分配到了客房部,需要負責全船的洗衣、廁所打掃工作。 從清晨開始的長時間勞力生活,讓黃莉涵的背跟腰開始痠痛,每天工作結束,就只能大字型躺下休息。然而,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她學會了以謙卑的心態做事,相信只要把最微小的事情做好,就能夠祝福每一個使用的人。因此,在清潔的每一個步驟中,黃莉涵不斷地放下自己的驕傲,只專注在眼前所做的事情上,因為那是對自己負責任。 工作之餘,每周有一天特別的日子,可以上岸服務當地的居民。船上的布告欄張貼著各種到教會、孤兒院、圖書館,以及協助當地的義工項目。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祖母級的望道號停在港口,隔著堤防,另一側則是船身比望道號大上十倍的高級郵輪,同一時間,兩隊人馬各自從船上走下,一列是來自富裕世界的休閒旅客,而黃莉涵所屬的這列,則是平凡世界的小小使者,透過幫助、服務,將知識、希望及愛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貧富差距的度假天堂 有一晚,黃莉涵和幾位船員打算步行到市中心用餐,遠遠就聞到一陣惡臭,黃莉涵原本打算繞道前進,但同行的姐姐突然停下,和街邊小棚子裡失去手腳的老人,親切地彎腰交談。原來,早上姐姐進行遊民關懷時,老人曾來領過一份餐點。此時他特意再來找姐姐,希望善心的外國女孩能再給他一份食物。 看著老人,黃莉涵突然想起在海的另一端,曾有一面之緣的柬埔寨小男孩,再次確認:相同的需要,隨處存在。於是她們回到船上,帶了一份食物給他,並且為他禱告。「雖然我們不知道還能提供他多少天食物,但是希望他永遠不放棄任何對生命的希望。」 黃莉涵坦言,跟隨望道號前往每一個國家,多少都有這樣的故事發生,讓她在珍惜自己擁有幸福的同時,也願如同撿海星的人般,哪怕有千千萬萬個瀕臨死亡的海星,黃莉涵也要一個一個把牠們丟回海裡。 海上迷你聯合國 順利抵達安地卡前,黃莉涵本已做好心理準備,明白這艘基督教福音船,雖然400多位志工信仰相同(絕大多數是基督徒),卻分別來自四面八方多達60幾個不同國家,大家背景不同、口音不同、習慣不同,卻要吃飯、睡覺、工作都在一起,而且在船上共處長達數周、數月,甚至一整年,既是多元文化大融爐,也是一個超級壓力鍋。 但當黃莉涵被安排住在船艙最底層的房間,和其他9位來自美國、英國、愛爾蘭、荷蘭、德國、馬來西亞、丹麥的女生一起同住,一起受訓、一起生活,因為生活習慣不同,曾經壓力大到蒙著被子暗自飲泣。 「外國人通常是早上淋浴,我則是不梳洗完畢不能入眠,一開始常會吵到彼此。」黃莉涵還發現,通常都是自己先受不了房間太髒亂而動手打掃,這種對房間整潔度要求標準不同,一開始甚至引起其他女孩不滿。 然而當彼此出現爭論時,黃莉涵因為東方的文化背景而害怕衝突,怕會被眾人覺得「不合群」而選擇隱忍閉嘴,但室友卻鼓勵黃莉涵要大膽說出自己的感受,「有時,衝突並不是一件壞事」。漸漸的,黃莉涵學會分享想法,當她開始這麼做時,因為彼此相互了解,反而衝突減少,產生出真正的友誼。 此外,語言溝通也是一大挑戰,黃莉涵坦言,雖然在台灣學過多年英文,但是突然轉換到全英文的環境,想表達時卻常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覺得自己「又聾又啞」,只能把話悶在心裡,或像幼稚園的孩子,光會拼湊出最簡單的單字,或是用肢體語言來說話。 所以剛上船時,晚上她都會躲起來掉眼淚,心想:為什麼要把自己丟到如此挑戰的環境?好想家,好想放棄。過了一周後,語言的開關似乎被打開,黃莉涵開始適應這樣的生活,也能聽得懂別人說什麼,同時能開始回應他們。 短短的兩個多月的海上生活,幫助黃莉涵丟掉固有的思考模式。在船上的每一天,都像是一張白紙,學習把自己歸零。睜開眼之後,就是用心感受、用愛生活,也因為這樣的心態,很容易感到快樂和滿足。 「剛來時,因為害怕、想家而流淚,沒想到最後要結束行程時,又因為這艘船充滿回憶,流下更多不捨的眼淚!」天涯之大,不知何時才能再和這群人相聚?但黃莉涵相信,未來一定能在更美的地方遇見彼此,畢竟,大家都是努力將愛分享出去的人! 小百科 望道號(MV Logos Hope)是一艘基督教的福音船,由德國基督教慈善組織好書共享協會營運,為目前全球規模最龐大的海上書展船,於1973年在德國倫茨堡下水。 望道號到訪過逾160個國家及地區,接待了近4000萬名訪客。此外,望道號會視乎所到之處的需要,展開其他義工活動,包括建築、捐贈及醫療服務等社區服務。 例如此行的服務項目便包括:幫忙刷油漆、蓋圖書館、衛生教育(送濾水桶)、孤兒院探訪(送書)、安養院老人探訪(送眼鏡)、為遊民送餐。2017年加勒比海遇到颶風襲擊,船員還特別到災區協助救難,以及進行災後重建房屋。 前一篇文章 印度牛車劇團 在異鄉活出不一樣的自己 下一篇文章 徐家柔叩問幸福的移居人生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巾幗不讓鬚眉——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2025.04.25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5吃蔬果補膳食纖維 助腸道代謝防發炎2025.04.2506【城市浮光】新山也有春天2025.04.2507蝙蝠倒掛睡覺有祕密2025.04.2508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9【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10【第十七屆 台積電 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篆隸楷組參獎2025.04.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李驥 從佛法中認錯再出發 李財星 因一畝田 變身知識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