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觀察】黑龍江伊春 打造森林生態旅遊 文/記者張超文、李鳳雙、王春雨、強勇、王松 |2019.10.12 語音朗讀 255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遊客在九峰山養心谷景區白樺林裡自拍。圖/新華社 在紅星火山地質公園欣賞杜鵑花。圖/新華社 黑龍江省伊春市嘉蔭縣黑龍江江段的景色。圖/新華社 遊客在伊春市湯旺河國家公園與小松鼠嬉戲。圖/新華社上甘嶺林業局溪水森林經營所,一排農家樂飯店開門迎客。圖/新華社 文/記者張超文、李鳳雙、王春雨、強勇、王松 地處莽莽小興安嶺腹地、人口一百一十多萬的伊春市,二○一八年接待遊客一千五百八十四萬人次,遊客數量和旅遊收入分別同比增長百分之二十六和百分之二十八點八。這些遊客因何而來?答案正是生態環境。 「採蘑菇的小姑娘,背著一個大竹筐,清早光著小腳丫,走遍樹林和山崗」……八月的茅蘭溝國家森林公園裡,奇峰怪石,懸泉飛瀑,七十三歲的遊客張蘭走在林間的棧道,耳邊小鳥啁啾,情不自禁唱起歌來。同行的朋先是一愣,但很快就跟著拍手哼唱起來。「這裡的空氣太好了,感覺都要『醉氧』了。」老人笑著說。 讓一些遊客笑稱「醉氧」的伊春市,擁有四百萬公頃浩瀚森林、四十萬公頃溼地、七百多條河流,森林裡每立方釐米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可達二萬個以上,已逐步建立從森林到溼地,從野生動物到江河源頭的保護體系,被聯合國有關組織評為「城市森林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範例」。 全面停伐天然林木 亮眼的數字背後,成績得來不易。 伊春市是中國大陸重點的國有林區,曾為國家建設提供優質木材二點七億立方米,用六十噸標準火車皮連起來可繞地球一圈多,但是長期採伐也破壞了林業資源。 伊春市林草局副調研員吳立生說,二○一三年以前,幼齡林、中齡林、近熟林、成過熟林比例一度達到四比四比一比一,可開採林木僅為十分之一,最嚴重時幾乎無林可採。 二○一三年底,伊春市在黑龍江省率先啟動國有林區全面停伐天然林,昔日滿載原木呼嘯奔馳的森林小火車駛進歷史,林區生產職能由木材生產轉為資源管護、森林培育。 近三年來,生態環境加速恢復,森林蓄積量年均淨增一千萬立方米以上,相當於裝滿二十萬個標準火車皮。目前伊春市林木蓄積量增至三點四八億立方米,建成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二十一處、六十七萬公頃,入選第一批大陸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 五十八歲的劉進國曾是伐木工人,當年每天能砍三十多棵樹。現在他成了護林員,和同事巡護著一萬多公頃的山林,每天巡山走兩三萬步再正常不過。「樹多了、草密了、空氣更新鮮,工作一點也不覺得累。」他說。 生態趨好,出現「虎蹤」,一隻體重約一百五十公斤的東北虎今年在嘉蔭縣青山鄉被發現。狍子、野豬等野生動物的數量也快速增加,甚至狍子跑進市中心、野豬闖進莊稼地的情況時有出現,一些農民不得不常備鞭炮驅趕野豬。 「良好的生態環境,正成為伊春市發展旅遊產業最重要的資本。」伊春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王欣紅說。 二○一六年以來,伊春市的遊客數量和旅遊收入連續三年保持同比百分之二十以上的雙增長。曾是伐木工人的劉養順變成經營農家樂的能手,年接待遊客一萬餘人、純收入人民幣十二萬元左右。「收入是過去好幾倍。」他說,桌子不夠用,今年擴大了營業面積,新增了好幾桌。 林區旅遊「正青春」 「一年一個樣」,六十多歲的大連遊客李先生連續八年到伊春市避暑旅遊,說起變化,他的感受很深。 今年他約杭州的朋友前往友好區溪水經營所,坐落於此的溪水國家森林公園是他們共同的偏愛。「二○一二年我第一次來,這裡連一家飯店都沒有。」他說,最初就是看景,現在吃住行玩購一條龍都能解決,特別這兩三年的變化更大。 近年來,伊春市在守護好綠水青山基礎上,按提升夏季、突破冬季、拓展秋季思路,不斷加大旅遊產品和市場開發力度,加快配套建設,提高行業服務水平。從開始較單一的森林觀光起步,至今初步形成以生態旅遊、避暑度假、康體養生、溫泉霧凇、民宿研學為代表的立體旅遊產業體系。森林生態旅遊業,已成為第一大引擎產業。 伊春市發改委副主任姜峰表示,基於發展經濟和旅遊的需要,二○一八年伊春市加快推進林都機場改擴建工程,伊湯公路及七條旅遊公路擴建升級,城市交通網進一步完善。鐵力至伊春高速鐵路項目完成前期設計,湯嘉公路獲國家批復。 目前伊春市十家4A級以上景區全部實現4G網絡覆蓋,建成智能化的遊客服務中心,「一部手機遊伊春」等智慧旅遊平台為遊客出行提供了極大便利。 溪水經營所三年前只有一家農家樂,現在農家樂和民宿已達到三十四家。溪水經營所至林都機場等三條旅遊公路主體完工,去機場開車僅二十分鐘。溪水國家森林公園副總經理張廣玲說,作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園內囊括了小興安嶺所有高大喬木、低矮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珍貴樹種。隨著景區設施和交通日益完善,遊客數量逐年遞增,今年以來接待遊客四萬餘人,創下新高。 王欣紅、姜峰等人表示,從市場需求看,遊客迫切需要的是體驗性、參與性、文化感強的新產品和業態。伊春市鞏固提升森林觀光、避暑度假、溫泉滑雪等傳統產品,並堅持市場細分,創新發展地質科考觀光、民宿研學、汽車營地、康體養生等產業,提升供給品質。 根據自駕遊發展趨勢,伊春市打造了五營和湯旺河汽車營地,集旅遊、休閒娛樂、交通服務等功能於一體。嘉蔭龍鄉頤養中心等多家醫養結合機構,今夏一床難求。 一位林區幹部坦言,伊春市旅遊發展也走過彎路,他舉例,當地曾計畫一口氣興建十個五星級酒店。現今,林區針對個性化、差異化的市場需求,發展各具特色的精品民宿。 民宿「白樺丁香」老闆陳剛說,「白樺丁香」保留了北方民居紅牆紅瓦、木屋小院、火牆土炕的鄉土民情,並結合林區文化,把過去工人採伐林子的道路,改造成歷史風貌觀光路。另一家民宿「嶺尚欲雪」則注重服務品質,透過開發與蜂農搖蜜、與農民掰苞米、林間適當勞作等私人訂制方式,增強深度遊體驗。 王欣紅說,為營造「森林裡的家」,伊春市建立了旅遊消費維權先行賠付制度和涉旅投訴快速處理機制,設立旅遊誠信基金。當遊客與景區景點發生糾紛後,可在第一時間得到先行賠付,再由處理機構進行後續調查。 綠色振興 不砍樹 咱也能活 旅遊產業大變樣,林區經濟穩中向好,但在林區人眼中,最深刻的變化還是理念之變。「有時看到被砍倒的樹,感覺就像是樹的『遺骸』一樣,很心疼。」姜峰說。 「不砍樹,咱也能活,而且活得更好。」愈來愈多的林區人相信:綠色、生態是產業發展的前提。 二○一三年底伊春市全面停伐天然林,當地上千家企業關停,經濟增速驟然下降百分之九點四,就是為了守住「生態立市、旅遊強市」的發展定位。 「綠色轉型」讓靠山吃山的方式變了,過去「吃」木頭為主,現在「吃」自然景觀和林下經濟。以旅遊業為代表的一批綠色產業快速發展,帶動了全市產業轉型。二○一六年林區擺脫了停伐陣痛,經濟實現正增長。 隨著小興安嶺自然生態系統加快恢復,伊春市集中精力發展森林生態旅遊、森林食品、藥材、綠色礦山等五大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已提高至百分之四十七點六,相比二○一六年提高了七點二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二○一八年伊春市接待遊客和旅遊收入比二○一五年翻了一番多。「一業興,多業旺。」王欣紅說,旅遊產業關聯性強、帶動係數大,伊春市圍繞旅遊發展「大做文章」,收效明顯。 二○一八年,外地人到伊春避暑度假購房的比例攀升,占全市商品房銷量的百分之二十五。「醫養藥遊」一體化發展提速,依託廻龍灣休養中心、永翠河國際健康療養院等載體,開發中藥養生保健產業,全市藥材種改基地九十七個、五十二萬畝,「林都北藥」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 翠巒區設立了黑龍江省唯一的生態經濟開發區,承接林業經濟林中發展項目,入駐企業三十五戶,設立國家級小微企業創業園,入孵小微企業五十戶,實現工業總產值達人民幣十四點二億元。「綠水青山是伊春最大的財富,發展綠色生態產業是伊春最大的優勢。」伊春市長韓庫說。從旅遊等綠色產業項目中嘗到甜頭的伊春市,繼續以更大力度保護生態環境。 前一篇文章 【古物的故事】 曾侯乙編鐘 保存人類音樂記憶 下一篇文章 古物的故事 三星堆 沉睡三千年 一醒驚天下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3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4【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5【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6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7扮熊人偶太可愛 防熊宣導片失焦2025.10.2908終結350年傳統 英刑事庭律師免戴假髮2025.10.2909搭滑板從22樓躍下 時速飆破百公里2025.10.2910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陸產業發展】 安溪種茶賣茶 靠智能、看數據【文創之旅】徐州的漢風楚韻【大陸社會觀察】 天塹通途 山鄉巨變 世界第一高橋花江峽谷大橋【文創之旅】山西傳奇 跨時空琉璃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