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修】古代的特色敬老

文/曾昭安 |2019.10.08
1080觀看次
字級

文/曾昭安

尊老敬老,不但是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的主要習俗,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數千年代代相傳。「百善孝為先」,歷代王朝對養老敬老也做出了許多具體規定,而且各具特色。

王杖令。我國西漢時期就已經出現尊敬和扶養老人的法令,《王杖詔書令》規定對70歲以上的老人全社會都要給予尊重,並由朝廷授予一種頂端雕有斑鳩形象的特製手杖(鳩杖)──王杖,持有王杖的人享有各種社會優待,例如,他的社會地位相當於年俸六百石的地方小官吏,侮辱或毆打這些老人的官民,都要定為大逆不道的罪名而被處以斬首之刑。同時,對於無親屬的老人、病弱的老人,也有明確的照顧規定。

漢代每逢朝廷大典,都要組成二十多人的慰問團,代表皇上慰問70歲以上的老人,給他們加發米、肉、酒、絲等物,並免租稅,給予無息貸款,還督促地方官員撫慰老人,將此作為考核官員政績的一項內容。

飲酒禮。唐代除了定期發給80歲以上老人一定數量的糧食、布帛作為養老金外,還規定每年臘月聚集鄉里的老人行飲酒禮,由官府出資舉辦酒宴,使人知尊老養老之禮。

愛老會。在1386年的重陽節,明太祖朱元璋召開敬老愛老會,制定了「養老之政」規定:凡80歲以上,一生為人正派,鄉里鄉親們共同稱善的老年人,每月供給大米五斗、肉五斤;凡90歲以上老人,朝廷供給的生活品與縣官持平。

千叟宴。康熙、乾隆二帝憑借國家雄厚的財力、安定的社會環境,先後幾次舉行規模宏大的千叟宴,為盛世添寫了一段佳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