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二十二歲的洪小姐日前在空氣不流通的室內從事水泥防水工程時,突然暈倒送醫,就醫後體溫高達四十一度,醫師說洪小姐中暑了,家人都覺得不可思議。
新竹馬偕紀念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蔡維謀指出,多數中暑發生在戶外,其實室內不流通,體溫散不去也會發生。
他說,有一位七十二歲婦人在家洗熱水澡,結果倒臥浴室,熱水仍持續澆淋在她身上,就醫後發現已經中暑,身體還有多處二度燙傷;醫師說,患者應該原本就有中暑狀況,再加上洗熱水澡,身體熱度完全無法散出,因而中暑。
北醫急診醫學部主任蔡卓城說,有些安養院的老人也常因空氣不流通而中暑,照護人員常以為是敗血症,送醫後才發覺是中暑。
蔡卓城說,在密閉空間或地下室等空氣不流通的地方,體溫就會無法散發或傳導出去,他建議應維持室內約二十六度西、濕度七十到八十左右,若無冷氣,也應讓電風扇轉動,維持空氣流通,此外,照護中心若有老人行動不便,也應設置窗簾,避免讓患者長期曝曬陽光。
蔡維謀則說,安養院應多觀察患者的意識、動作,注意皮膚是否有出現乾、熱等中暑狀況;而一般人若發現自己身體虛弱、頭暈、噁心等,就可能是快中暑了。
他說,中暑倒下若無緊急送醫死亡率相當高,若有家人在太陽下工作,應時時聯絡,且不應包得密不通風,儘量穿著涼爽、輕薄;室內場所應常保持空氣流通。
正確中暑處理步驟為蔭涼、脫衣、散熱、喝水、送醫。醫師不建議大量酒精擦拭,因為可能刺激肌膚,或被身體吸收進入體內;醫師建議可灑水、吹電風扇,讓熱氣快速被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