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族語幼兒園 僅8縣市開辦

 |2019.10.07
2667觀看次
字級
全阿美語幼兒園(Pinanaman)讓孩子在河邊觀察四季變化,認識阿美文化。圖/南島魯瑪社提供
孩子們在野菜園,透過感官學習,觀察不同季節長出的野菜。圖/南島魯瑪社提供
體制外的全阿美語幼兒園(Pinanaman),以全母語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學習自身文化。圖/南島魯瑪社提供

【本報台北訊】台灣原住民族語言有十六族四十二種方言別,但多數族人已不會說族語。為讓族語傳承向下扎根,原住民族委員會推動「沉浸式族語教學幼兒園計畫」,實施六年多來,只有八個縣市開辦。學者分析,師資來源不穩和地方政府不挺都是關鍵。族語教師則說,有家長甚至覺得學英文比學族語有用。

沉浸式族語教學採協同教學,進行族語和華語的雙語翻譯,教學至少百分之五十使用族語。師資要兼具幼保專業及族語能力。原民會副主委鍾興華表示,原民語言流失嚴重,幼兒期為學語言的黃金時間, 原民會一○二學年起推動沉浸式族語教學幼兒園計畫,讓三至五歲的小朋友學母語。一○八年建置四十六班,含括十三族二十一種語言別,培育四十名族語教保員,約近一千名孩童受惠。

鍾興華表示,目前僅八縣市開辦,未完全普及到原民地區五十五個鄉鎮。未來會加強跟當地公幼公托合作,今年底將成立語言發展基金會,規畫四年中長程計畫,將沉浸式教學列為績效評估。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陳張培倫說,沉浸式幼兒園業務屬地方自治權限,縣市政府是否落實配合,是關鍵因素之一,甚至有原民人口大縣,出現家長關心但地方政府不積極的狀況。

陳張培倫說,教育部核定各校師培中心培育的原民幼教師資,族語能力普遍不佳,而專案培育的熟悉族語幼保人員,卻往往無法取得正式幼保人員資格及職缺,工作不穩定,流動率高,甚至出現熟悉族語教保員離職,該校沉浸式班別便停開的狀況。

一名沉浸式族語教保員說,因師資不足,她一個人要教二十個孩子族語,更困難的是要跟協同的華語老師合作。除非老師對族語教學有意識,不然就只是「配合」,甚至有家長覺得何必要學母語,學英文才有競爭力。

全阿美語幼兒園
盼當領頭羊

位於花蓮秀姑巒溪旁,由「南島魯瑪社」成立的全阿美語幼兒園(Pinanaman)九月啟用。這裡擁有全母語的學習環境,連玩耍、吵架都要使用母語。課程從河出發,孩子透過感官學習在河裡游泳、抓魚,並觀察河邊田地因不同季節長出的野菜,以理解河與田野在阿美族人的生命中扮演的角色。

南島魯瑪社執行長馬躍.比吼說,希望孩子學習到崇敬自然的精神,從母語中找到文化的自信心;幼兒園的孩子,現在已經可以回家「教」父母講阿美語。

馬躍.比吼表示,為維持運作獨立,未向政府籌措款項,「這是條辛苦的路」,但仍盼當領頭羊,讓幼兒更自然地學母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