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人以勤奮著稱,但是辛勤的台灣人卻普遍希望趁年輕多奮鬥,然後提早退休頤養天年,不過隨著人口老化和年金改革,提早退休逐漸成為夢想,國內中高齡勞參率逐年提升,尤其是女性中高齡勞參率攀升速度更快。
台灣中高齡勞參率向來低於韓、日、美等國家,以二○一八年來說,我國四十五至四十九歲者整體勞參率百分之八十四,略高於美國的百分之八十二點三與南韓百分之八十二點二,與日本的百分之八十七點七也沒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我國五十至六十四歲的各年齡組別勞參率則都低於主要國家,而且年齡層愈高,我國勞參率與主要國家差距愈大;到了六十至六十四歲我國勞參率僅剩百分之三十六點七,遠低於日本的百分之七十點六,也明顯低於南韓的百分之六十一點四與美國的百分之五十七點一。
社會結構改變
勞動意願高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相較於歐美以屆齡退休為主,台灣人勤奮是在中年以前 ,國人早期普遍認為不要做到「太老 」,因此退休年齡偏早,五十歲就不想工作的人很多,尤其是壓力大的高科技產業,在拿到分紅之後提早退休的案例很多,因此五十歲以前台灣人勞參率跟美 、日、韓等國差不多,五十歲以後則明顯偏低 。
不過這個現象近年來逐漸改變,統計顯示二○一八年中高齡勞參率為百分之六十三點二,較十年前增二點四個百分點,兩性各年齡組別均呈增加,其中男性以六十歲至六十四歲者增四點四個百分點為最多,女性則以四十五歲至四十九歲者增十二點三個百分點最多。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過去為了增進青年就業,甚至有鼓勵提早退休的優退制度;現在隨著高齡化,社會結構改變,勞動意願提高,加上平均餘命上升,太早退休沒有安全感,讓中高齡勞參率上升。年金改革後,退休和沒退休收入差距太大,加重延退的狀況,且相較於日本,國內對於二度就業仍不夠友善,可以預見未來退休年齡會再往後延。
老闆不放人
69 歲嬤還在做
六十九歲賴阿姨的兒女,都已成家立業,獨居的她,因為好手藝,做包子饅頭,包粽子,發糕、年糕都難不倒她,手腳俐落,速度就是比別人快,年輕人都趕不上。
經年累月包粽子做饅頭,賴阿姨手臂痠,腰也痛,身上貼滿痠痛貼布,多次跟老闆表達退休的意願,但因為包子工廠人手不足,年輕人願意包粽子做饅頭的不多,老闆不放人,即使明年就要邁入七十大關,賴阿姨在人情壓力下,只能繼續忍著痠痛做。
六十八歲鄭媽媽,寡居二十多年,年輕時代就在百貨公司賣衣服,賣了三十多年,即使兒子在越南工廠當主管,一個兒子是矽谷高科技業工程師,小女兒任職航空業小主管,不愁吃穿,鄭媽媽認為不能靠兒女,平時在朋友服裝店賣衣服 ,只要百貨公司櫃姐有人請假,她就去代打,成為百貨公司最老的櫃姐。
一位在中央政府機關上班的高階公務員表示,年改之後,退休收入比年改前減少約二成,由於平時忙於公務,除薪水外,沒其他收入,也沒時間理財,想到少兩成收入,就不敢退休,為了彌補退休金損失,他決定要再多拚幾年,多累積一點本錢再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