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一生戲緣 賴泳廷掌中戲走演世界 曹麗蕙 |2019.10.07 語音朗讀 312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賴泳廷是台灣中生代掌中戲藝師,十七歲拜入國寶大師李天祿父子門下,習得全方位刻、演技藝。圖╱記者曹麗蕙 賴泳廷的工作台(圖)。他的作品類型豐富。圖╱台北偶戲館提供 賴泳廷的工作台(圖)。他的作品類型豐富。圖╱台北偶戲館提供 賴泳廷作品豐富,類型與風格多元,在深厚基底下賦予傳統掌中戲當代樣貌。圖╱台北偶戲館提供 【記者曹麗蕙專題報導】掌中戲藝師賴泳廷九歲那年,隨父母來大稻埕採買南北貨,在廟口邂逅小西園表演布袋戲,戲偶靈活多變的演出,讓小小年紀的他深深著迷,就此結下一生掌中戲情緣。 他開始自學戲偶頭雕,十七歲拜入掌中戲國寶大師李天祿、陳錫煌父子門下,三十多年來更習得刻、演全方位技藝,還曾隨台原偶戲團走演五十多國,用布袋戲與世界交朋友。 現今近五十歲的賴泳廷笑說:「九歲時的物價是一碗滷肉飯十元,最大紙鈔一百元,但一尊布袋戲偶就要一千六百元,想要玩戲偶,當然得自己學習製偶。」國小時的他,先從保麗龍球開始嘗試製偶頭,後來撿廢木料為刻偶,恰巧學校勞作課推出戲偶製作課程,讓他雕偶興趣萌芽發展。 海納百川 豐富戲偶面貌 十七歲那年,他因緣際會受推薦師承李天祿、陳錫煌父子,成為「亦宛然掌中劇團」子弟兵,全方位學習戲偶雕刻與組裝、操偶演出,以及布景道具與服裝製作等,後來他加入「台原偶戲團」服務十多年,也曾赴捷克向戲偶雕刻師Antonin Muller學習戲偶設計及雕刻,讓他吸收東西方偶戲的優點。 賴泳廷表示,師父陳錫煌教學風格開放,「由於他們曾歷經兩次樣板戲:日據皇民化運動與二二八事件結束後反共抗俄劇的時代,但當時演出受限制,演師卻也因此吸收許多外來文化,並靈活運用於演出中,而讓布袋戲有更豐富面貌,所以師父鼓勵徒弟們海納百川,創造屬於自己的布袋戲風格特色。」 身為中生代偶藝師的賴泳廷,堅持手工製作偶頭,他傳統基底深厚,人型樣態、五官神韻逼真。工序上,他選樟木,劈粗胚、定五形、修細胚。「早年沒有砂紙,無法打磨,上底色前會先裱紙,也就是會先糊一層紙,再補土,接著用雕刻刀重刻五官,以竹子沾水推擠修飾,完畢後才打底色、彩繪。」他說:「現今很多人把此工法拿掉,但我覺遵循古法製作出的偶頭,味道完全不一樣,比較漂亮,所以堅持這麼做。」 然而他在製偶上並不局限於傳統,「比起小生小旦,我更喜愛雕刻彩繪販夫走卒、神怪等角色,更能發揮創意。」例如他曾將蝴蝶圖形反著畫,成為獨一無二的花臉造型;雕刻「蟾蜍精」時,在臉龐彩繪蝸牛,頭上則增添荷葉,讓青蛙端坐頭上,整體造型饒富興味。粉偶則更有許多實驗嘗試,「我還研究煙燻妝的眼睛是怎麼畫,把這項技藝運用在戲偶上。」 在操偶表演上,他更常從生活中取材化為藝術創作靈感,做為他人生紀錄的展現 ,例如他會利用廖添丁角色,以古喻今、嘲諷時事與社會不公,這些對他而言,都是布袋戲藝術迷人之處。 生活中取材 靈活展演人生 隨台原偶戲團周遊五十多國演出的他,深深感受台灣掌中戲魅力,真能讓國際友人眼睛一亮。「台灣木偶戲的傳入與發展,一開始是針對識字讀書人,用的是南管音樂、文言文,演師功力須很深厚」。然而國外木偶戲主要以兒童觀眾為主,文化深度與細膩度自然不同。他認為布袋戲是一門集文學、口白、身段唱腔、音樂、雕刻、刺繡於一身,富豐厚文化內涵的表演藝術。 面對產業式微,賴泳廷白天在電視台擔任道具製作,但只要下班、放假,就投入創作和演出,盡力推廣他最愛的布袋戲。台北偶戲館即日起至十二月二十九日推出「賴泳廷的流浪國度」特展,精選他四十多件戲偶作品、手稿,展現他傳統基底的當代技藝。 前一篇文章 跨越75年時空 二戰明信片 開啟台日忘年交 下一篇文章 膠囊偵測核心體溫 掌握運動員需求 熱門新聞 01【悅讀人生】 與羊共舞2025.09.0502美南平原市大遊行 新州佛光人同樂2025.09.0403斷句。段落。章節2025.09.0404公益音樂會 金蓮淨苑音緣傳情2025.09.0405紐西蘭國防部軍官 參訪北島佛光山2025.09.0406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堂的生活與清規 4-3 2025.09.0407陸93閱兵 中俄朝元首世紀同框2025.09.0408【撫今追昔】台北監獄圍牆與戰俘紀念碑2025.09.0409大豆油墨2025.09.0410環保印刷原則2025.09.04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柯文哲交保控冤獄抄家 北檢將提抗告為動物開路 人與自然共生日本首相 石破茂請辭五感畫山林 捕捉瞬間美景法院裁定 柯文哲7000萬、應曉薇3000萬元交保繽紛華麗 新安地斯建築風格 作者其他文章北師美術館 探索航空飛行特展故宮萌主遠征捷克 秀魅力圈粉楊麗花戲曲傳奇 9月再現經典繪本作家鄭明進 獲金鼎獎特別貢獻獎故宮國寶首度東遊 玉鴨12月到蘭博故宮珍寶9月到捷克 秀東方神鬼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