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近五年全國血袋數持續增加,捐血人數卻下降。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去年三月起,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已占我國總人口百分之十四,我國法定可捐血年齡介於十七至六十五歲間,台灣可捐血人數恐愈來愈少。血液基金會暌違十八年首度鬆綁大齡捐血者條件,未來六十五歲至七十歲者,凡兩年內曾有捐血紀錄,每年只需進行一次醫師面談即可繼續捐血,預計年底啟動試辦計畫。
血庫血量過半來自三十至五十歲族群,但近兩年仍有一萬多人次是超過六十五歲的逾齡捐血者。食藥署「捐血者健康標準」規定,若超過六十五歲捐血需取得醫師同意。血液基金會顧問醫師林東燦坦言,並非每個據點都有醫師,常造成逾齡者敗興而歸,血液基金會擬啟動試辦計畫,將捐血年齡上限訂在七十歲。
未來六十五至七十歲的逾齡捐血者,每年只需由醫師評估健康狀況一次,即可繼續捐血。男性逾齡捐血者捐血次數上限也從一年三次鬆綁至四次,每次捐血量也從兩百五十毫升放寬至五百毫升。林東燦強調,逾齡者不具首捐資格,今年七、八月和醫師團隊取得共識,考量近兩年僅有六人次發生輕微頭暈症狀,決定推動試辦計畫。
據血液基金會統計,近五年全國血袋數持續增加,但捐血人數卻下降,二○一四年共計超過一百七十五萬人次,但二○一五年後捐血人次逐年下降,二○一七年甚至僅剩九十九萬人次。輸血醫學會祕書長闕宗熙分析,血庫正受高齡化、少子化影響,現在漂亮的血量成績都是靠「僅存」的捐血人不斷重複捐血貢獻。
據國外研究,符合捐血標準下,「老血」與「新血」品質一樣好,但老人卻較常因共病等健康問題無法捐血,如心律不整、肝脾腫大等都不適合捐血。闕宗熙表示,經醫師評可繼續捐血者無需擔憂安全疑慮,但仍建議一次捐兩百五十毫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