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智人26】知心人裘哈爾:心碎有其事 別讓情緒傷了你的心

楊慧莉 |2019.09.28
3092觀看次
字級

文╱楊慧莉

人體所有的器官裡最能表情達意的莫過於「心」,這顆心有其象徵意義及約定俗成的樣貌,如情人節時把巧克力做成「心形」,讓情人吃在嘴裡,甜在心裡;一旦戀情生變,就用「心碎」表達傷悲。「心」的寓意是如此豐富,卻也始終停留在形而上的層面,與左心房那顆怦怦然以維持生命力的心臟無涉,但心臟專家裘哈爾上個月出書,用他多年來的研究顛覆世人慣有的認知。

專業發現
原來兩顆心彼此呼應


桑迪普.裘哈爾(Sandeep Jauhar)出生、成長於美國南加州,為印度裔美人。從小,父母期許他成為醫師,但他對很多事情有興趣,也略顯叛逆,不想被人牽著鼻子走,後來因著迷於宇宙的奧祕而前往加州柏克萊大學念物理系,只是繞了一圈後又回到醫學院。

從物理學到心臟病學

當時就讀柏克萊研究所期間,裘哈爾的女友得了紅斑性狼瘡,為了幫女友找出治癒的方法,他研讀相關資料,並電訪醫師尋求解答,也因此走進了一個他自覺比物理學更有趣的領域,讓他在完成物理學的博士學位後決定去華盛頓大學念醫學。

在眾多醫學科別裡,裘哈爾最後選定鑽研心臟,其來有自。在其家族病史裡,心臟問題是最大罩門;雙親家族有不少長輩死於心臟病,包括他的母親,而他自己也已出現冠狀動脈的早發性疾病。

而今,裘哈爾是長島猶太醫療中心的心臟科醫師暨心臟衰竭計畫主任。此外,他在許多主流刊物也寫專業文章,如《紐約時報》、《時代雜誌》、《華爾街日報》等,也在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CNN等媒體現身傳播專業知識。

上個月,裘哈爾出版《心臟的故事:令人著迷卻又難以捉摸的生命核心》(Heart : A History),以一個心臟科醫師的專業角度坦言,醫學科技有其局限,主張人類未來的進步將取決於我們對生活方式的選擇,而非所研發的任何醫療設備。

愛情真的源自心臟嗎

裘哈爾的新書充滿了各種創見,其中最顛覆一般人想像的部份是:人們腦中的「雙心」認知。一般而言,人有兩顆「心」,一顆是生理上的,另一顆是隱喻上的。在近期的一場演說中,他娓娓道來二心之別、多年來專業的研究心得,也從中點出新書要義。

首先,裘哈爾指出人類之「心」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寓意,它是情感生活的象徵、靈魂所在,各種情緒都儲存在這裡。根據他的研究,「『情緒』(emotion)字眼源起於法文的動詞『悸動』(émouvoir),這或許也是情緒會讓人聯想到跳動的心臟的原因。然後,這樣的聯想讓人賦予了『心』這個器官更多的情感想像,在文化演進中,『心形』就成了『愛』的符號。十三世紀的畫作就出現了『心』的意象,然後這顆『心』又隨著時間變成鮮紅,象徵熱情。」

而心臟與愛情的直接聯想在歷經時間的考驗後,仍讓許多當代人深信不疑。裘哈爾表示,臨床上曾鬧過一個笑話:有位退休的牙醫在一九八二年成為首位接受人工心臟手術的換心人,他三十九歲的妻子問醫師:「他還會愛我嗎?」

此笑話之所以為笑話,是因為大家現在都知道人類的心臟並非愛情或任何情感的源頭,是祖先們搞錯了。

情感生活記錄在心房

所以生理的心與情感的心根本就是兩回事,之間毫無關聯嗎?作為心臟科專家,裘哈爾表示,非也,「兩者不是只有隱喻上的關聯,而是彼此息息相關。情緒,是會對人類的心臟產生直接影響。」

根據多年來的研究和臨床經驗,裘哈爾發現,心臟雖不會產生情感,但卻會對情緒高度感應,某種程度而言,我們的情感生活都記錄在心房裡;舉例而言,恐懼和悲傷,就會給心臟帶來很深的傷害,「換句話說,我們的心臟對情緒系統,很敏感。情緒系統,就是我們所隱喻的另一顆心。」

他舉自己的一個女患者遭遇喪夫為例。丈夫久病後辭世,女病患自是難過,但也覺得鬆口氣。辦完喪事後一周,女病患看著丈夫的照片後,開始傷心流淚,不久就胸悶、呼吸急促、頸靜脈擴張、額頭冒汗等,即出現了心臟衰竭的所有徵兆,於是隨即被送往醫院,經過超音波檢視,確認了醫師們的揣測,她的心臟衰弱到只剩下正常功能的一半,且吹氣球似的脹大成章魚壺,即所謂的「章魚壺心肌症」,這類病患的左心室功能通常會在數周內回復正常。兩周後,她的情緒漸漸平復,再經超音波檢查,心臟也恢復正常。

「章魚壺心肌症」,裘哈爾指出,通常跟各種壓力狀況有關,包括公開演說、家人爭執、輸錢、驚喜慶生、天災等,只是心臟會因應快樂或悲傷的情緒而呈現不同的形狀變化。何以至此,原因不明,只能說,「情緒儘管不包覆在心臟裡,情緒之心,即我們的心情,也能以讓人驚訝和神奇的方式與它的對應伙伴,即我們的心臟,相互重疊。」

史上情緒致死的案例

裘哈爾表示,個人心情上因遭逢巨大波動而猝死的案例時有所聞。他舉一九四二年哈佛心理學家佳能(Walter Cannon)發表的文章〈巫毒教之死〉為例,裡頭提到數個被嚇死的案例,如遭巫師詛咒或誤食了禁忌的水果,許多受害者都因萬念俱灰而當場倒地身亡,其共通性是他們都相信有個外在力量掌握他們的生死,根本無法逃脫;當時佳能就假定,「身不由己」的想法讓當事者的血管迅速收縮,血量隨即下降、血壓暴跌,心臟因缺氧而瞬間衰竭。

不過,當時佳能以為巫毒教之死只限於土著,但多年後,根據裘哈爾的觀察,這類死亡在現今社會也屢見不鮮,「常見配偶、手足因傷悲而死,心碎不再只是個比喻,而是真的會要人命」。

裘哈爾也發現,情緒與心臟的關聯不僅發生在人類身上,動物也一樣。他舉一九八○年發表於《科學》月刊的一篇報導為例。研究者起先是想研究吃了高膽固醇餐點的兔子心臟會不會出問題,但卻發現有些兔子病況較多,讓他們不解,於是又做了一個分組實驗,他們將兔子分成兩組,飲食內容一樣,但一組放在籠子裡無人搭理,另一組卻常被放出來玩耍並與研究人員有互動,結果證實有互動的那組比另一組沒互動的在罹患腹主動脈瘤的機率上少了百分之六十。

心臟病學要換新眼界

一九九○年,英國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刊登了〈生活形態的心測試〉,內容是關於生活形態對心臟照顧的影響。研究者將四十八名嚴重狀況不一的冠狀動脈疾病患者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接受一般照顧,另一組接受密集的生活形態照顧,後者包括給予低脂素食餐、正常的有氧運動、心理社會支援和壓力管理方式;研究發現,飲食和運動都不足以逆轉冠狀動脈疾病,但壓力管理卻大有助益。

這篇報導雖未做出具體結論,但裘哈爾覺得很有可能是「壓力導致了不良習慣,這才是心臟疾病風險增加的最大原因」。他認為,今日的醫學持續將心臟視為一座機器,儘管心臟病學在過去一百年來有很多進步的發展,如二次大戰後研發了人工支架、電擊器、心臟移植手術等,但其實也可能已經到了戰勝心臟病的科學限度,有必要轉換一個新的思維,也就是將心理因素放在心臟問題最重要的位置,因為在其近二十年的心臟專業裡他愈來愈相信,當我們說一個人心碎了時,其實是真有其事。

「我們必須正視情緒對心臟的影響,情緒壓力,就我所知,常常攸關生死。」裘哈爾說。

強心之術
關照自己的情感生活


裘哈爾在新書中強調,必須重新找出可讓人活得更久、更好的護心方法,好好照顧自己的情感生活是方法之一,甚至這才是治本之道。

那麼,要如何維持好的情感生活?有家族心臟病史的人,又該如何避免提早發病?

身與心要皆舒暢

針對以上問題,作為心臟病史家族的一員,裘哈爾建議:不吸菸、吃對食物、運動、維持正常體重,這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多注意自己的情感生活,讓周遭多一點正能量之人,遠離那些讓你精神耗弱之人或是讓人感到自卑之人,與配偶、情人和朋友建立親密的好關係;此外,壓力來時,建立一套紓壓和超越的能力也很重要。

此外,世人對男女罹患心臟病的比例有些迷思,裘哈爾提出他的看法。他表示,過去人們以為女性被高度保護,可能較不易罹患心臟病,但這並非事實,男女罹患心臟病的機率一樣,只是比起男性,女性發病時間較晚,這可能跟女性早年受雌激素的保護有關,但最後男女都有可能死於心臟病。

有句話說,久病成良醫,此話正足以說明裘哈爾的處境。他的家族心臟病史讓他鑽研心臟病學,而在心臟病學邁向科技化之際,他慧眼獨具的發現,原來「心碎」並非誇大之詞,而是事實,也以此預測了當今治癒心臟以科技為重的作法將有所改變了,「未來十年,預防心臟病,風險因素和心理衛生才是關鍵」。

無疑的,裘哈爾的研究,再次為「身心一體」之說下了最好的注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